韓國要出臺有關“校園暴力”新規定!加大處罰力度!在韓留學生如何面對“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一直是社會所關心的問題,韓國校園暴力是引起民眾的強烈關注,最近,韓國要出臺有關“校園暴力”新規定!在韓國留學的小伙伴身在異國如何面對“校園暴力”?今天出國留學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韓國留學安全事項,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歡迎點擊出國留學網。
重磅!韓國要出臺有關“校園暴力”新規定!在韓留學生如何面對“校園暴力”?
韓國要出臺有關“校園暴力”新規定!
韓國計劃加強對校園暴力肇事者的審查,包括確認有校園暴力史可取消大學入學資格等。另有建議將校園暴力備案從2年延長至10年,防止肇事者以轉學、換班脫罪。
讓政府計劃實施新規定則是因為警察廳國家偵查本部新任本部長鄭淳信
57歲的鄭淳信怎么也沒想到,他在6年前埋下的一枚有關兒子校園暴力的“炸彈”,會在他通往權力高位的路上被引爆。
與此同時,被拉扯出水面的,還有韓國特權階層的原形和政府人事系統的巨大漏洞。
一道任命引發的“人事災難”
2月24日,韓國總統尹錫悅任命律師鄭淳信為警察廳國家偵查本部新任本部長,任期兩年。
然而,就是這樣一道看似簡單的任命,在韓國引發了一場“人事災難”。
首先,還要從鄭淳信其人說起。
韓國KBS報道截圖
鄭淳信畢業于釜山大東高中和首爾大學法學系,與法務部長官韓東勛是司法研修院同窗,還曾與現任韓國總統尹錫悅在檢察廳共事。
尹錫悅擔任大檢察廳中央調查課長的2011年,鄭淳信擔任大檢察廳副發言人;尹錫悅2018年擔任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廳長期間,鄭淳信則在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擔任人權監督官。
2016年,鄭淳信還參與了樸槿惠“親信干政”案嫌疑調查。2020年,他以法務研修院龍仁分院院長的身份從檢察機關離職,轉任法務法人平山的代表律師。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被任命為韓國警察廳國家偵查本部新任本部長的第二天,鄭淳信撤回了擔任該職位的申請——因為他“坑爹”的兒子6年前涉及的校園暴力事件被再次提起,而他在當時還動用了法律手段。
鄭淳信說,他兒子的問題讓國民產生了擔憂,因此無法帶著這樣的不足擔當重任。“在此再次請求受害人和父母予以寬恕,我們全家人都將認真反省。”
2月24日任命,25日表明辭意,而26日任期才正式開始……韓國警察廳也很無語,任命僅一天就撤銷這種事兒,尚屬首次。
校園暴力之痛,韓劇照見現實
當年,鄭淳信的兒子到底做了什么?
濟州島來的豬。
你是豬,所以有味道。
臟死了,給我滾!
這些不堪入耳的話語,是鄭淳信兒子鄭某在2017年進入私立高中時,對一起生活在宿舍的同學A某說的。這些話原封不動地被記錄在調查相關文件和法院判決書中。
韓國KBS視頻截圖
此外,鄭某還通過投票將A某趕出了其所在的社團。和后輩們在一起時,如果A某想說話,鄭某就制止說:“豬不要動。”
長時間的語言暴力,讓A某每當聽到鄭某的名字,都會陷入全身顫抖的恐慌現象,甚至一度嘗試自殺,成績也一落千丈,無法繼續學校生活。
不僅如此,鄭某的同學還表示:“他平時一直炫耀父親。”
檢察官這個職業都是受賄的職業。
我爸爸認識的人很多,認識的人多了都會有好事發生。
如果和法官關系好,在審判中就無條件勝訴……
相關事件被提交至學校暴力委員會后,2018年3月,鄭某受到轉學處分。然而,鄭淳信夫婦作為未成年兒子的法定代理人,其一系列操作令人大跌眼鏡:
以“處分過度”為由,提出取消轉學處分的行政訴訟;
采取“兒子的校園暴力是語言暴力”的防御邏輯;
為幫兒子逃避責任,親自修改兒子陳述書的證詞。
鄭某雖然最終于2019年2月被迫轉學,但第二年就進入了韓國名校首爾大學。
韓國總統室高層相關人士指出,“尹錫悅總統認為,鄭律師提起行政訴訟,接近于對校園暴力受害者的第二次加害”,“特別是在擔任檢察官期間,為了個人利益利用法律知識是最令人失望的部分”。
校園暴力,一直是韓國的一個痛點。從源于生活的韓國電影和電視劇就可見一斑。
韓國教育部學校暴力實態調查結果顯示,語言暴力等情緒上的欺凌,比身體暴力占更大的比重,屬于嚴重的校園暴力類型。
根據2021年關于受害類型的實態調查結果,語言暴力(41.7%)占比最高。其次是集體排斥(14.5%)和身體暴力(12.4%)。到2022年,語言暴力仍占41.8%,比身體暴力(14.6%)和集體排斥(13.3%)所占比重更大。
“父母機會”背后的陰影
雖然鄭淳信的任命被取消,但輿論仍在持續發酵。事件背后的“父母機會”爭議,讓韓國青年們感到憤怒而又無力。
“校暴、酒后駕駛、入學舞弊、賭博都能被掩蓋,高層公務員的子女們難道是能得到數十億韓元退職金的‘天龍人’(動漫中的貴族階級)嗎?”
韓國《sjrb》報道截圖
就讀于首爾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的一名學生稱,“有錢有勢的人即使犯罪未來還是會順風順水,而沒權沒勢的人雖然是受害者,未來卻是一片荊棘,這難道不是不公平的社會嗎?”
有子女在首爾某大學就讀的金某表示,現在孩子越來越覺得“遇到好父母也是一種福氣”、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卵擊石”,覺得“父母機會”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感到無力和空虛。
韓媒指出,對校園暴力加害者采取的處分,被有權勢的父母徹底攪亂。所謂的“父母機會”爭議雖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更加殘酷的是,這種情況不僅是對公正性的損害,更是對校暴受害學生的二次加害。特別是在惡意利用法律制度漏洞這一點上,急需對此采取補救措施。
韓國中央大學社會學教授李秉勛也表示,此次事件再次暴露出公職人員為保護子女而濫用權力的現實,“父母力量”壓制校暴問題,暴露出韓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秩序。
鄭淳信被取消任命后,警察廳國家偵查本部長的人選,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更加復雜的考驗。警方經過內部法律審查后認為,重新公開招募和內部選拔繼任者都是可行的。在敲定繼任者人選之前,警察廳調查企劃調整官金炳宇(音)將暫時代理這一職務。
韓國《zyrb》指出,此次事件不可能若無其事地就此掀過。當務之急是制定出補救對策,否則人事問題很可能會繼續成為本屆政府的“阿喀琉斯之踵”。
當前韓國法制對校園暴力的制裁方法與程序
首先要明確的是,在韓國,精神暴力也是校園暴力的一種。
所謂“校園暴力”,不單單指那些物理上的暴力,我們在韓劇里最常見的集體無視和歧視(??),是一種持續性的施加心理上的攻擊,進而讓受害人感到痛苦的行為,這些也是校園暴力。因此,那些在聚堆在背后一直說某個特定學生壞話、組織活動就不帶這個學生、在班級和群聊室不帶上某個特定學生等,這些都是校園暴力。
所以如果定義校園暴力的話,就是2名以上的多名學生,針對特定的一名學生持續性施加物理上或心理上的攻擊,讓受害人持續感到痛苦的行為。再次強調一下,心理上的攻擊也是暴力。
在韓國遇到校園暴力,可以直接報警,也可以求助于以下熱線:
① 警察廳校園暴力應對專線:117
② 青少年咨詢中心:1388
③ 學生危機咨詢綜合中心(???????????):1588-7199
其次,應對校園暴力先由學校啟動審議委員會,對審議會決定不滿的可訴諸法院。
特定行為是否構成校園暴力,由學校的校園暴力審議委員會進行審議,并根據具體情況,審議委員會可向被害學生處以下處分,具體有:① 進行書面致歉,② 參加社會志愿者服務,③ 暫停來校上課,④ 更換學年,⑤ 轉學,⑥ 退學。
其中,如果加害學生尚處于接受義務教育階段(即,中學三年級為止),是不得處以退學處分的。
一定要記住的是,審議委員會在做出上述處分決定之前,應事先將做出相應決定的原因、法定依據、相關程序、認定的事實等通知給各方當事人。沒有做到的,相應處分應被撤銷(韓國《行政程序法(?????)》第21條第1款第3項)。所以,如上面案例中被害人沒有接到學校校園暴力審議委員會通知的,這完全就是學校的錯誤。
被害人、侵害人以及他們的法定監護人等,在對審議委員會的處分決定不滿時,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最后,也可以進行民事賠償訴訟
雖然在韓國未滿14周歲不承擔刑事法律責任,但按照韓國的《少年法(???)》可被處以強制進入少年院、強制聽取相關講課、進行社會服務等行政處分。并且,對于加害人們的行為,可以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要求其監護人對被害人承擔賠償責任。
在國外怎么應對“校園霸凌”
那么,在異國他鄉,我們作為一個外國人,一名留學生,在遇到這些帶有歧視色彩的挑釁和攻擊時該如何應對呢?
說一千道一萬,始終不能忘的是安全第一!我們應該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畢竟身在異國他鄉,我們作為外來客,還是應當尊重他人,尊重他國文化。在此基礎上可以用語言適當還擊。
要了解相關法律
美國當地的華人律師說:美國的刑法,有一條規定,如果小孩子共同進行一個犯罪行為的話,所犯的罪全部人都要承擔最重的懲罰。這個案件里凸顯了留學生對美國法律的無知。”在美國不是小事,很多中國孩子認為:不就是打了同學嗎?其實,不一樣,在中國很隨便處理的事情,在美國很有可能要把牢底坐穿!
各國怎么應對
中國:加強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
中國國務院于今年4月28日印發了《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國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學校)針對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行為進行專項治理。
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多項措施,要求積極有效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規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美國:反欺凌法嚴懲施暴行為
美國從2000年以來開始立法嚴厲懲處校園欺凌行為,目前,全美約有45個州頒布了《反欺凌法》。這些法律要求學校職員見到欺凌行為時必須立即報告和干預,調查并懲罰加害者,通知家長,并需要提供心理咨詢援助,預防欺凌升級到槍擊。
美國還設有專門的反校園欺凌網站和各類預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機構,很多公益組織和專家也參與其中。除此之外,美國近年來也向部分州的學校派駐警察,警察除了維護學校秩序外,還負責督學工作。
澳大利亞:政府+學校+社會的合作模式
2003年,澳大利亞相關政府部門根據常見的校園欺凌、暴力、騷擾等問題,制定了《國家安全學校框架》(NSSF)。這是澳大利亞及全世界第一份國家級別的安全學校建設指導政策。它不僅以法律為前提,更強調政府、學校以及社會團體和民眾的參與和全方位的合作,提供評估標準以及提供關鍵措施和實施策略,幫助解決安全學校建設遇到的實踐操作問題,框架分別從學生群體、教師群體、學校管理層、校本政策、校園文化、校本課程等9個方面制定了安全校園建設的核心標準。
澳大利亞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組織和網站,如“反欺凌網絡組織”和“澳大利亞無欺凌計劃”,以幫助學校了解欺凌現象,為學校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教師培訓的指導大綱。
韓國:開通舉報熱線 開展人性教育
韓國政府分別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連續出臺了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對策方案,并開通了舉報校園暴力的24小時電話117熱線,將學校周圍二百米內設為警察負責區,并加強學校周圍安全巡邏。
2014年12月29日,韓國國會通過了《人性教育振興法》,正式以法律形式規定人性教育成為韓國幼兒園及中小學的必修課,韓國也成為世界上首個推行義務人性教育的國家。
英國:加強教師培訓 注重社會宣傳
英國對校園欺凌的治理是從法律、社會、教育三方面入手。在國家政策上,英國制定了專門針對校園欺凌的政策法規。在社會層面,英國則創造出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園欺凌的社會環境。從2005年起,英國在每年的11月都會舉行“反欺凌周”活動,集中開展各種宣傳活動。
在教育者層面,英國強調教育工作者在關注青少年學生成長上的法律責任,近年來,英國教育當局高度重視老師在服務管理學生行為上的地位和作用,撥付專項經費用于老師的培訓,幫助老師掌握識別校園欺凌和進行早期干預和行為矯正的方法。如果學生家長發現老師在校園欺凌方面處理不當,就可以向校長乃至地方教育當局申訴,以追究教師和學校管理疏漏的責任。
德國: 在幼小階段開展“善良教育”
德國特別重視從根源上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幼兒園和小學一開始就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國兒童接受人生啟蒙的第一課。從愛護小動物開始,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這種以親自動手喂養小動物為載體的“善良教育”,已經成為德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同情和幫助弱小者。對于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都要盡力幫助,培養他們做人的基本公德。
挪威:政府支持,學校干預,全民行動
在挪威,政府鼓勵學校對包括網絡欺凌在內的校園欺凌問題采取全校范圍的干預措施,學校建立了全校范圍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對學生行為進行限制,組建教師職業發展小組,與學生開展有關同輩關系與行為的班會活動,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長提供心理咨詢等。
日本: 設立第三方機構對霸凌行為進行調查
日本校園霸凌現象出現早、問題多。為了應對頻繁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日本國會在2013年通過了《校園欺凌預防對策推進法》。日本文部科學省要求學校教職員工接受相關培訓,還將應對校園霸凌的表現納入教師的評估系統。
日本不少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都設立了“校園欺凌問題對策委員會”等第三方機構。當學校中發生因校園霸凌問題而出現自殺等嚴重事態時,該機構具有自行調查的權力,對校園霸凌事件進行調查,防止學校或教育部門犧牲學生的利益。
芬蘭的反“校園霸凌”的啟發
如何反校園霸凌?芬蘭的教育措施值得借鑒。KiVa是芬蘭政府資助的一個防校園欺凌及暴力項目。它針對不同年齡層,分別根據6-9歲、10-12歲、13-16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狀態,研發了三套游戲。
在游戲中,每個孩子都需要分別扮演受害者、霸凌者以及旁觀者,并試圖用會談的形式來解決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充分探討為什么會發生霸凌,發生霸凌之后該如何應對,由此來預防霸凌現象的產生。數據顯示,防校園欺凌及暴力項目KiVa廣泛實施后,芬蘭的霸凌受害者減少了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