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男子陪初領駕照的妻子練車。途中糾正動作時,妻子多次遭到丈夫指責,感到受委屈,覺得自己在丈夫眼里還不如一輛車,一時沖動,停車后跳入刺骨湖水,丈夫下水營救不料兩人雙雙遇險……還好被熱心市民和民警救起。菜鳥學車陪練的例子很多,那么陪練到底靠不靠譜?
“想練只能后天了,今明兩天都排滿了。”坐在副駕駛的老劉打電話的同時,不忘伸手幫學員小王抓抓方向盤。老劉今年51歲,一年前在原單位的破產協(xié)議上簽了名字后,自掏腰包買了輛桑塔納,掛著藍色私家車牌照就干起了駕考陪練的生意。
小王是記者咨詢駕考私人陪練時碰到的學員,跟老劉練了兩次了。
像老劉一樣的職業(yè)駕考陪練大有人在。記者在“駕考一點通”網站上找到十幾頁駕考陪練信息。“專業(yè)汽車陪練,一對一解決您駕考困擾”“針對科目二、三,帶副剎車安全可靠”……每條信息都打著響亮的宣傳標語。記者試著打了幾個電話,詢問后得知價格低于100元/小時的陪練車輛基本是藍牌私家車,多數(shù)強調車內已安裝副剎車。
考駕照,一直以來都是由駕校經營的一項培訓。但真的有這么多人需要“開小灶”嗎?看起來生意紅火的私家車陪練靠譜嗎?
學車,頭疼事兒還真不少
“駕校人多車少,等一天也就能練二十分鐘。我還有工作,請假的損失還不如花錢請陪練。”小王向記者解釋。為證實小王的話,記者來到省城母親河公園附近的影山駕校訓練場地,路兩側停滿了自行車。一輛教練車服務至少十名學員,科目二五個項目全部做下來需要二十分鐘,每個學員等一上午才輪到一次。在濟南 104 國道科目三路考考場,遠遠看去,隔一段距離就有幾個學員擠在路邊等侯練車。
比等待練車更讓小王苦惱的,是駕校給他分配的教練。“我不能適應他的情緒化教學,他總是把犯了一點錯的學員批得一無是處。一些女生臉皮薄,躲在一旁流眼淚。我們學員都是成年人了,更需要鼓勵。不過,從來沒聽說過因為不喜歡教練就換教練的事情,大家都是忍著。” 在記者接下來的隨機采訪中,一些學員表示,“教練教得太馬虎,全靠自己壯膽上路”,也有學員表示,“教練哪里都好,就是經常臨時更換練車時間”“請客吃飯的情況還是很常見”。
找私人陪練,是出路嗎
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駕校考試不夠人性化的地方俯拾即是。但“開小灶”就能沒有煩惱嗎?
“ 找個好陪練也不容易,我第一次找的陪練多半時間是停車講汽車構造,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才讓發(fā)動車子,挺坑人的。我算幸運,第二次就找到了老劉,他教得耐心仔細,短時間內我進步很快。”小王感慨道。
“ 知道藍牌照私家車不能練車嗎?”記者問。“當然知道,不過老劉的車我還放心,他自己裝了個副剎車,一般在空曠路段練車,不會出什么問題。”小王自信地說道。
自裝副剎車?記者從互聯(lián)網找到這種可用于私家車的副剎車裝置,通過軟連接與主剎車相連,安裝拆卸5 分鐘即可完成,副剎車一剎車,主剎車同步剎車。濟南市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汽車的產品目錄、合格證書上,都有出場車輛的技術參數(shù),在經過車管所登記認可后,任意一項未經許可的改變,都是非法改裝車輛。但這樣一個通過軟連接(一根導線)就可以拆卸的剎車裝置屬于新生事物,法律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但應當提前聯(lián)系交警部門進行備案。
“這種‘副剎車’裝置的安全性有待進一步實踐檢驗,市民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該工作人員提醒道。
當然,用私家車練車,最主要的違法行為還是“無證駕駛”。
“安全隱患太大,一旦出事,安全責任也很難界定。按照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查到用藍牌照私家車進行練車的,將按照無證駕駛進行處罰。”濟南交警表示。
“駕考”將改革,“陪練市場”能否轉正
根據(jù)我國目前執(zhí)行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guī)定》,個人不具備從事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業(yè)務資格。據(jù)了解,濟南一些正規(guī)駕校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學員開設了一對一陪練,但費用高昂,約是“私人陪練”的二到三倍,推出不久就成了“冷門服務”。
“只要駕校不能滿足學員,我就有立足之地。”“陪練”老劉向前來體驗學車的記者表示。
據(jù)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日前發(fā)出的消息,我國“駕考”將改革。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表示,將推動機動車駕駛人培訓考試改革,把考試場建設成為公開透明的陽光場,把車管所建設成為親政廉潔、便民利民的窗口。不少媒體紛紛將此解讀為駕考或將實現(xiàn)“ 自學自考”。那么,未來駕考自學自考中,陪練是否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呢?陪練市場是否能夠正規(guī)起來?
“ 如果實現(xiàn)了自學自考,陪練將是順利通過考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要有需求就會有‘私家車陪練’,就像‘黑出租’一樣,表好治、里難除。未來的‘駕考’培訓應走向市場化,來滿足考生更多人性化的需求,練習車輛是否合法、練習場所是否正規(guī)、所收費用是否合理都將成為淘汰‘私家車陪練’這一衍生物的重要砝碼。”一名從業(yè)二十年的老教練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