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幼兒園經教案設計簡短合集8篇
幼兒園經教案設計簡短(篇1)
幼兒園中班綜合教案
活動準備
宣紙若干、墨水、棉簽、毛巾、肥皂。
準備幾盆水。
中國水墨畫視頻、有關擴散的課件。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認識水墨畫是國畫的含義。
仔細觀察墨汁遇到水后發生的細微變化過程,并能用語言描述。
能利用墨汁在水中漂浮形象的變化來設計墨跡畫。
活動過程
一、介紹中國的國畫--水墨畫。
1.出示水墨畫,請幼兒觀察與平時我們畫的圖畫有什么區別?
2.認識墨水小精靈。
二、觀察墨水碰到水面后的變化。
1.猜一猜:蘸一點墨水輕輕地去親一下水面,猜猜會怎么樣?
2.試一試:用蘸了墨水的棉棒輕碰水面。
教師:是不是我們小朋友所猜的那樣呢?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3.說一說:交流實驗后的發現。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發現。
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擴散現象。
總結:墨水寶寶輕輕地親了一下水面,墨水寶寶就會四處蔓延,這種現象有個好聽的名字,它叫擴散。
4.觀看《水墨畫》視頻,遷移經驗。
三、觀察肥皂棒碰墨汁后的變化。
1.試一試:先用棉簽在肥皂上輕碰一下,然后用棉簽去點有墨汁的地方。
2.說一說:交流發現到得奇特現象。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奇妙的變化呢?
3.小結有肥皂的棉簽碰到水里的墨水寶寶,墨水寶寶就會逃到得快,因為墨和臟東西都怕肥皂,所以,就像我們小朋友的小手臟了,變得黑黑的,用肥皂洗一洗,黑黑的臟東西就逃跑了。
四、利用墨水碰到肥皂擴張的特性作畫。
1.幼兒操作,互相欣賞作品。
2.幼兒為墨畫命名,分享創作的快樂。
幼兒園經教案設計簡短(篇2)
變與不變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日歷上變與不變的現象。
2、激發幼兒樂意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發展規律。
活動準備:
大型春字、四季變化圖、日歷若干份、彩色筆若干、多媒體課件(鐘表、白天黑夜、水的變化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春字)
1、提問:你們認識這個字嗎?看到這個字你會想到什么?
2、總結:春天真美好,小草大樹發芽了,花兒都開了,動物們都蘇醒了,春天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
二、感受變與不變的現象
1、提問:春天這么美好,我們可不可能一直過春天?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再過春天?(在幼兒討論時,教師出示四季變化圖)
2、總結:我們不能一直過春天,但過了冬天我們就可以再過春天。一年四季的季節是在變化的,但是季節變化的順序是不變的。
3、我們生活中還有沒有其他東西也是這樣變的?(播放多媒體課件)4、總結:生活中很多東西是在變化的,但是他們的規律是不變的,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很多。
三、找日歷上變與不變的秘密
(出示日歷)
1、提問:你們認識它嗎?叫什么?日歷上的數字告訴我們什么?請你們找找日歷上什么是變的?(幼兒探索年、月、星期、日的變化)日歷上有沒有不變的地方?(年、月、星期和日期的順序)
2、總結:一天天過去了,一月月過去了,一年年過去了,世界萬物都在變化,不變的是它們各自的規律。
幼兒園經教案設計簡短(篇3)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設計背景:
說到自己的生日,每個幼兒都會表現出極大的興奮。在當今社會,孩子們享受著大人給予的愛,卻忽略了對長輩的關懷。這次活動,結合生活實際,為幼兒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在做做、說說、玩玩中體驗對長輩的尊敬與關懷,培養幼兒對周圍人和事物的積極態度。這是一次愛的教育,美的教育。
活動目標:
1、感受喜慶日子的美好氣氛,培養幼兒孝敬老人的良好品質。
2、豐富幼兒關于祝壽中祝福的話語,能圍繞祝壽這一話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3、通過自制、品嘗壽桃表達對壽星的感恩之情。
活動準備:
1、環境準備:教室場景布置(七彩的皺紋紙、垂幕紗、壽字圖、紅地毯等)
2、物質準備:音樂《金蛇狂舞》、《生日歌》、《我愛洗澡》、《中國功夫》、《我的朋友在哪里》;生日蛋糕的圖片、醫生奶奶為小朋友們做事的照片、大壽桃一個、每人一份制作壽桃的面粉和勺子。
3、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參加生日的經驗、用橡皮泥做過小桃子。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過生日的經驗。
1、出示生日蛋糕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帶來了一張圖片,你們都認識這張圖片上的東西,而且看了以后會很喜歡,想知道是什么嗎?(想)
出示生日蛋糕的圖片,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嗎?什么時候吃過?過生日的時候心情怎樣?
教師小結:當我們過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用各種方法為我門慶祝生日。
2、請幼兒觀察教室里的環境布置,說說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教室里面有什么變化?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覺?壽字圖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壽桃是用來干什么的?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教室里布置的很漂亮,到處都是喜慶的氣氛。小朋友們抬頭看看橫梁上掛著五顏六色的彩帶;教室中間掛著一個壽字,壽字兩邊有一副對聯,對聯上寫著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這個壽字圖的意思是健康長壽,是用來給老人慶祝生日的。那壽桃也代表著健康、吉祥,是用來孝敬老人,表達對他們的感恩之情。
(二)看照片,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醫生奶奶的祝福。
1、播放醫生奶奶為小朋友們喂藥、晨檢、看病的照片。
師:小朋友們,那今天我們教室里布置得這么漂亮,是因為有一位奶奶要過生日了,她說想來中二班和小朋友一起慶祝生日,你們說好不好?(好)這位奶奶平時每天在幼兒園里都要為小朋友做許許多多的事情,你們想知道她是誰嗎?現在我們就一塊來看看她為小朋友做事的相片吧!
播放相片,教師提問:剛才照片里醫生奶奶都為小朋友們做了哪些事情?(給我們喂藥、幫我們噴藥、幫我們看病)
教師小結:醫生奶奶每天這么辛苦,時時刻刻關心、愛護我們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給她過個快快樂樂、有意義的生日,好嗎?(好)
2、奶奶出場,向小朋友問好,幼兒學說祝福的話,用自己的方式為奶奶祝壽。
師:奶奶今天過生日,我們先給醫生奶奶搬個椅子坐吧!你們會對她說些什么祝福的話呢?(身體健康、越來越年輕、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健康長壽、心想事成)除了說祝福的話,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孝敬奶奶、表達對奶奶的感恩之情?(唱生日歌、念兒歌 、做律動、打功夫、歌表演)
(三)自制、分享壽桃。
1、自制壽桃。
師:張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心愿,我做了一個壽桃送給醫生奶奶。請中二班的小朋友一起來做壽桃作為生日禮物送給醫生奶奶吧!
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2、品嘗壽桃。
幼兒園經教案設計簡短(篇4)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案
活動目標:
1.大膽表達自己的夢想。
2.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夢想。
活動準備:
關于夢想的課件、記錄表、白紙、記號筆、蠟筆。
活動過程:
一、談談夢想
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夢想嗎?
2.師:夢想就是自己非常想要做的一件事情,有的可能會實現,但有的不可能實現。
3.師:那你們有沒有夢想?是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記錄)
4.師:老師有過許許多多的夢想,想看看嗎?(引導幼兒觀察課件)
5.師:還有許多小朋友他們把自己的夢想畫了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的布局)
6.提問:他的夢想是什么?你們怎么一眼就看出來了?(他把自己的夢想畫在畫面的中間而且畫得很大)
7.師:再看看畫面的周圍。(添畫上背景,畫面就很豐富)
二、畫出夢想
1.師:你們想把自己的夢想畫出來嗎?
2.要求:在作畫時,要把自己的夢想畫在中間、畫得最大,要讓人一看就明白你的夢想是什么,再為自己的畫添畫上一些背景,讓整幅畫變得更加美觀。
三、說一說,猜一猜
1.(展示幼兒的作品)師:猜猜他的夢想是什么?你們怎么一下子看出來的?
2.師:我們在繪畫的時候,要把最主要的東西畫在畫面的中間、畫得最大,這樣就能讓人一看就明白。
幼兒園經教案設計簡短(篇5)
設計思路:
藝術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審美情感的培養和自我表達、精神創造的滿足。大班美術《黑暗中的藝術家》來自《黑夜密語》主題活動。此次活動在原有課程預設中借助“蒙眼”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而在“蒙眼”中幼兒很難兼顧布局、色彩、線條等多種因素。
黑色“刮畫紙”在黑色的表面借助“竹筆”的刮動,呈現變幻莫測的色彩變化,畫面效果及創作過程充滿了意想不到的趣味。本次活動在欣賞、對比體驗的基礎上,借助音樂的提示進行分層次“蒙眼”創作,從易到難,在“玩”中層層遞進,最后睜眼進行添畫,豐富、調整畫面,讓孩子們充分享受成為“黑暗中的藝術家”新奇+挑戰的雙重快樂。
活動目標:
1.感受蒙眼繪畫作品的滑稽有趣。
2.模擬在黑暗中繪畫,大膽創作畫面。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份刮畫紙、眼罩、竹筆;教學ppt。
活動重難點:模擬在黑暗中繪畫,感受蒙眼繪畫作品的有趣。
活動環節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欣賞圖片,感受蒙眼繪畫作品的新奇
1.出示圖片:《高樓》,欣賞美術作品。
2.出示同一主題的蒙眼繪畫作品,讓幼兒看看說說,充分感受蒙眼狀態下完成的作品的滑稽和有趣。
3.幼兒觀看教師現場蒙眼繪畫。
通過一組作品的對比,積累幼兒的經驗,豐富幼兒的感受,使他們更加敢于在蒙眼繪畫活動中表達和表現
二、蒙眼繪畫,初步感受蒙眼作畫的樂趣
1.幼兒嘗試蒙眼繪畫雨,作品畫完后集體欣賞各種各樣的雨景。
2.幼兒再次蒙眼繪畫小鳥,集體欣賞蒙眼作品小鳥。
3.幼兒蒙眼繪畫小朋友,集體欣賞滑稽的人物形象。
4.教師總結蒙眼繪畫的小竅門。
以幼兒最熟悉的簡單形象切入,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幫助幼兒找到蒙眼繪畫的感覺,分步驟畫幫助幼兒逐步掌握蒙眼畫的技巧
三、聯想創作,集體添畫并充實蒙眼作品
1.幼兒嘗試蒙眼添畫其他植物、人物或者動物形象。
2.再次睜眼添畫,豐富和完善畫面,教師巡回指導。
兩次添畫,采用不同的形式,既是對蒙眼作品的完善,也是對幼兒繪畫能力的提升
四、展示作品,交流蒙眼創作的滑稽和樂趣
1.集體欣賞個別作品,討論其中有趣的畫面。
2.帶著自己的作品回教室,欣賞剩下的同伴作品。
集體欣賞,相互交流創作經驗,挖掘作品的滑稽和有趣
幼兒園經教案設計簡短(篇6)
吃火鍋
活動目標:
1、再現日常生活情景,體驗全家人圍坐在鍋邊吃火鍋的歡樂。
2、不斷積累目測一部分接著往下數的經驗。
活動準備:
1、模擬火鍋一個,幼兒自制各種火鍋食品,分類放在盤子內。
2、每人一只盛放生菜的小籃和一只空碗。
活動過程:
一、進入情境
1、幼兒模擬圍坐火鍋邊(人數不限,可隨游戲逐步增加)。
2、了解規則:
(1)取放每一品種的數量可由游戲者事先確定。
(2)加菜時鍋里同類品種不能超過10個。
(3)籃里的菜必須投放到鍋里表示燙熟后才能夾出放進碗里。
(4)必須從自己的籃子里取菜投入鍋里,但夾菜時可選鍋里的任何品種,不必區別是誰投放的食物。
二、加菜
1、識別各種火鍋菜肴,按自己的喜好往小籃里放三至四種菜。
2、輪流往火鍋里加菜,品種和數量都可由幼兒自定,邊加菜邊接著某數往下數,每種菜的數量最多到10。
三、開火
鍋里的菜較滿后,蓋上鍋蓋,共同念一首兒歌模擬開火,兒歌念完,表示鍋里的水燒開了。
四、吃菜
1、輪流用手做筷子夾菜,放進自己的碗里,數一數各品種的菜吃了多少。
2、反復夾菜,接著某數往下數,每種菜的數量最多到10。
五、關火
1、蓋上鍋蓋,每人數一數今天我吃了哪些食品,各有多少。
2、與同伴比一比,找出每一種菜吃得最多的朋友。
幼兒在此基礎上結合日常生活中跟家人吃火鍋的經驗,可生成多種玩法:
玩法一:葷素搭配。幼兒先在鍋里投放葷菜(每種菜的數量為10),然后開火、吃菜,用筷子將鍋里的菜夾進自己的碗里,等葷菜都吃完后,再將素菜放入鍋內,繼續品嘗素菜。
玩法二:每日菜譜。幼兒按照各自的需要和喜好,每天選擇不同的菜肴進行吃火鍋的游戲。
幼兒園經教案設計簡短(篇7)
目的:
1、通過欣賞散文詩,感受云彩奇妙變化的樂趣。
2、結合已有的經驗進行簡單的仿編。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有觀察天空中云彩變化的經驗。
2、教具準備:與散文詩相關的卡片、背景圖,輕音樂一首。
過程:
一、激趣引入,變變變
1、“線條”變變變
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讓幼兒猜猜這條直線會變成什么圖形?(如正方形、圓形、星形等)
2、云彩變變變
猜謎引入:現在這條直線會變成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身體輕又輕,天空來旅行,有時像棉絮,有時像魚鱗。
3、生活經驗講述
讓幼兒說說自己見過的云彩是什么形狀的?
二、欣賞詩歌
1、理解云彩和風兒的關系。
師:‘天上的云彩真有趣,一會兒變這,一會兒變那,是誰這么能干讓云彩變來變去?——風
哦,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風兒真能干。2
2、第一遍欣賞詩歌。
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散文詩,名字叫做“云彩和風兒”。小朋友仔細聽 ,散文詩里的云彩變成什么》?
3、幼兒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學習“吹呀吹,云彩變成……”
4、第二遍欣賞詩歌。
云彩變成小船、綿羊、寶寶最后會怎么樣呢?然給我們再來聽一遍這首好聽的散文詩。
5、幼兒回答,師引導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6、思品教育。愛護大自然
7、完整欣賞詩歌,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三、仿編詩歌。
1、引導幼兒仿編。
剛才小朋友有所過見過云彩變成…..,那現在請小朋友發動腦筋,有趣的云彩還可以變成什么呢?
2、幼兒仿編,師引導
3、游戲:云彩和風兒
四、活動延伸。
幼兒園經教案設計簡短(篇8)
●活動來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過對物體的看、聽、摸、聞、嘗等感知和操作活動進行,它與幼兒的‘玩’往往是同一過程”。平時,我班幼兒在聽錄音機里的故事時,聽過各種人物的聲音和有關動物的叫聲,對此非常感興趣。于是,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設計了這次重點培養幼兒聽的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幼兒聽的興趣,嘗試運用聽、看等感官探究問題。
2.培養幼兒初步分辨不同聲音并進行對應的能力。
●活動準備
門鈴若干(小狗、小雞、小鴨),外觀一樣的彩色房子模型四個(其中一個是干擾)。
●活動過程
1.用游戲口吻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初步感知聲音的不同。
師:今天有幾只小動物來看咱們小二班的小朋友了。你們快來看一看,都有哪幾只小動物來了?
幼:小狗、小雞、小鴨。
師:小動物可喜歡小朋友了,它們特別想和你們做游戲,你們快來和小動物們做游戲吧。但是玩完游戲后要告訴老師,你有什么新發現。
幼:小動物能響。
師:小動物都能發出響聲,它們的聲音一樣嗎?
幼:小狗是“沙沙”的。
幼:小雞是“咣當咣當”的。
幼:小鴨是“叮當叮當”的。
2.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門鈴聲音,用操作嘗試的方法分辨不同的聲音。
師:三只小動物是特別好的好朋友,它們在一片綠綠的草地上建了三棟一模一樣的房子。可是房子一模一樣。小動物們分辨不出到底哪個是自己的家。于是他們的媽媽就想了個辦法,把每座房子都裝上門鈴,每家門鈴的聲音都不一樣,每只小動物身上都帶著一個和自己家門鈴聲音一樣的門鈴,這樣他們就能找到自己的家了。現在,你們趕緊猜一猜,這幾座房子都是誰的家。
幼兒晃動手中的小動物,將小動物身上的聲音與各房子的門鈴聲相對應。幼兒猜出門鈴聲后,教師播放與之相對應的小動物的音樂,引導幼兒跟隨音樂晃動小動物。
3.聽聲音送小動物回家。
師:小雞、小鴨、小狗已經和小朋友們玩了很長時間游戲了,他們的媽媽想讓自己的寶寶回家休息一會兒。現在,請小朋友聽到門鈴聲后將動物寶寶送回家,可千萬別送錯家喲。
動物媽媽晃動門鈴叫小動物回家,幼兒送小動物回家,教師個別指導。
4.鞏固幼兒經驗,再次送小動物回家。
師:小動物們可喜歡小朋友了,他們還想和小朋友做游戲。現在請小朋友把小動物再領回來,每個小朋友領一只小狗、一只小雞和一只小鴨。(強調“一只”)
教師引導幼兒領小動物。
師:剛才動物媽媽趁小朋友領小動物的時候,悄悄地搬家了。還好,動物媽媽在搬家的時候把它們的門鈴也一起帶著了,咱們再來聽聽搬家后小動物家的門鈴聲音吧。現在請小朋友幫助小動物,再送它們回家吧。
教師個別指導。
幼兒送動物回家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幼兒互相糾正。如,這里怎么又有小狗又有小雞呢?咱們一起來聽聽這間房子到底是誰的家。晃動門鈴,引導幼兒將聲音進行對比。
●活動延伸
科學活動:門鈴聲音從哪來。
引導幼兒將門鈴拆開,感受制作材料,激發幼兒進一步操作和探索的興趣。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