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廟會的作文1000字精選8篇
精選專題推薦:“廟會的作文”。
作文是語文考試里經常出現的題目,寫作文能鍛煉我們語言組織能力。想要寫好作文多多看看優秀的文章不會有錯,寫好作文,借鑒優秀模板必不可少!下面是編輯精心為你整理的“關于廟會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廟會的作文【篇1】
橫沖直撞的海盜船、變著花樣飛行的飛機、跟著音樂旋轉的木馬……在一條寬敞的大街兩邊,擺滿了各種玩的東西。我看得眼花繚亂,都不知道該看什么了。姥姥家的廟會真熱鬧!
聽姥姥說,每年的農歷二月十九是送子娘娘的生日。這一天,人們把寺廟打掃干凈,門口掛起紅燈籠,給送子娘娘披紅戴花。十里八鄉的人們趕來燒香跪拜,有的祈求送子娘娘賜給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有的感謝送子娘娘滿足了他們的心愿。
你還別說,廟會上可真熱鬧:廟門前支起了幾口大鐵鍋,幾位老奶奶正在做香噴噴的大鍋菜,這一天,只要來逛廟會的人可以隨便吃。在送子娘娘的大殿,幾位主管的奶奶忙著為來跪拜的人們擺放貢品、上香祈禱,更有趣的是年滿十二歲的小孩跪拜完,還要打掃一遍寺廟,代表離開送子娘娘的寺廟從此成人。
在廟前的廣場上,搭起了一個高高的戲臺,穿著古裝的演員拖著長腔咿咿呀呀地唱著,臺下不時有人喝彩。戲臺的西邊,是各個村莊友情贈送的“節目”,踩高蹺的隊伍隨著鼓點不停地變換花樣;跑旱船的時不時出點怪樣,逗得人們哈哈大笑;豬八戒背媳婦,一個人鉆在面具里演兩個角色,太讓我佩服了……
再遠一些的地方,就是孩子們的天地了。這里也是人山人海,孩子們的尖叫聲、笑聲、喊聲混在一起,簡直震耳欲聾。最吸引我的是一位吹糖人的老爺爺,他看起來有七十多歲了
。一小塊兒糖稀在他手里三下兩下就揉好了,然后,他用手指頭捏起一小點兒,用嘴吹氣,糖稀就慢慢鼓起來。同樣是吹氣,可吹出來的一會兒是昂頭打鳴的大公雞,一會兒是活潑可愛的小兔子,一會兒又是頑皮的小猴子……簡直太神了!
這個廟會可真熱鬧,我也大開了眼界。
關于廟會的作文【篇2】
我們每次都去四姥姥那里逛廟會,逛廟會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啊。
我和媽媽去的時候都會給四姥姥帶一箱露露,到了那里先去了姥姥家,姥姥家里面的人很多。8點鐘開始逛廟會了,廟會上面的東西好多。±锩嬗兄⒆觽兿矚g玩的旋轉木馬、套圈等孩子們贏了之后還會拿走獎品,都玩兒的不亦樂乎。
廟會里面當然少不了各種各樣的小吃。的這里的糖畫是用冰糖的糖做成的,它很脆弱,一掉就碎了,有小白兔形狀的、小公雞形狀的、小龍形狀的……還有很多都非?蓯,做成之后都不知如何下口。有賣孩子們喜歡吃的棉花糖、糖稀、甘蔗等可口的零食,買東西的人都大聲叫賣,讓別人來這里買。
四姥姥村的廟會很有個性,因為我去別的廟會一進村就是燒香磕頭的地方,然而這里燒香磕頭的地方卻在這個村莊的中間位置,到了那里有賣燒香用的所有東西,真是應有盡有。一些晚輩們喜歡在里面祈福家里一切平安。
到了中午的時候,人們都要回到主人家里面吃午飯,一般都是做大鍋菜的。開飯了,看著大鍋菜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忍不住流口水,吃大鍋菜當然少不了饅頭了,饅頭都是自己家蒸的饅頭,許多男人們都會多吃幾碗。
吃過午飯后,在操場里面就會擺戲臺,一些老人們就會趕緊吃午飯,從家里面拿上一個小凳子去前面搶一個位置,操場上面座無虛席。小孩子們不喜歡看戲,就接著去廟會上買吃的。
這就是我家鄉的廟會,非常有趣,大家可以來邢臺看廟會哦!
關于廟會的作文【篇3】
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過幾次隆重的廟會。當然,我是最喜歡趕廟會的了。
每到廟會的一天,我和父母就早早的起來,連飯也不吃,就急匆匆的趕到了廟會?隙ㄓ腥藭䥺枺骸盀槭裁催B早上飯都不吃呢?”我的回答就是:“留著肚子,等著蹭飯時多吃點而唄!”
到了目的地,一開始,就是老媽滴專利——燒香。到了廟會,一定要先燒香,把所有的福氣都站在自己身上。當然了,像我媽哪樣的專業省錢戶,絕不會在廟會買在廟會燒的香,不過,她也是有備而來的,每次去的時候,她總會拿個小盒子裝六只香,然后到別處買點兒帶回家的香:往家里帶點廟會的喜慶。哎,誰讓她第一盒香沒用完,第二盒香絕不開口呢?
燒完香,就到了最激動人心的第一階段——吃飯了,到了哪里,一定要吃我姑姑做得糖醋土豆,雖然不是最正宗的,但是很好吃卻足以稱上前幾。到了姑姑家,我一溜煙的跑進廚房,來監督廚師是不是有好好做飯,不久,只聽次啦一聲,糖醋土豆就下鍋了,不一會,整個廚房都散發出了香味,做好的糖醋土豆外酥里嫩,咬上一口,嗯~,就是一個字,香。我忍不住的要先試吃“不幾個”,哈哈,真是太美味了!
吃完飯,老人們都去看戲了,可我和媽媽卻正式進入了激動人心巔峰時節——逛廟會,到了那里,一定要跟我去玩一場套圈的游戲,可好玩了,那里每年都有不一樣的獎品,有時是小寵物,有時是大型的玩具,反正就是好;另外,還有射箭的游戲,首先,是給你一把諸葛連弩,固定在一個位置,射里面的氣球,射中氣球越多的就可以越好的獎品,哈哈,偷偷告訴你們,在最中間的位置最好射中紅心呢!另外,哪里什么無所不有,產品的花樣可多了,有糖人,面人,棉花糖,還有衣物一類的。
怎么樣,你是不是心動了,心動不如行動,快快來參加吧!
關于廟會的作文【篇4】
遼遠幽靜的大山里,有余音繞梁的社戲。
題記
初二那年,我們全家去了奶奶的故鄉-山西太原,正好趕上了那里的二月二廟會。
那天天亮的很早,五點鐘的時候,公雞就開始打鳴了。我困倦的臥在熱乎乎的大炕上,只聽見外面噼噼啪啪一陣雜亂聲,想再打個盹都不行。媽媽把我拽到了廟會,我惺忪的睡眼瞬間一亮,賣肉的、賣玩具的、賣各種小吃的、搭戲臺的人們個個忙的不亦樂乎,七點鐘的時候,太陽已高高的掛在了山頭,來逛廟會的人更是多的出奇,可所謂比肩繼踵,張袂成陰。由于唱戲還沒開始,我與媽媽便打算先吃早飯。吃過最好吃的一種餅便是那壯饃。外表金燦燦的,又酥又脆,里面一層一層的裹著豬肉、粉皮、白菜,咬一口,外焦里嫩,里面的醬香和香蔥搭配在一起十分好吃,令我至今記憶猶新。
戲臺下面很快左面了人,一些沒座位的人就站著、蹲著人山人海,連那擺攤的人也匆匆收了攤來看戲。人物一出場,熙熙攘攘的人群瞬間安靜了。這戲真有那么好看?我半信半疑,只見那戴著黑長胡子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出來,臉上涂著花花綠綠的顏料,帽子上插滿了花和繡球,接著咿咿呀呀的唱了起來,接著出場了說著聽不懂語言的人物。我坐了不到半小時就坐不住了,這時,我發現所有的小孩子都跑出去了,我像抓住了救命草,趕忙隨他們一同出去,那些小孩很友好,烏拉烏拉說了一堆我聽不懂的地方話,卻滿面燦爛的,接下來的一個下午,我跟著他們買了一大堆童年時才有的零食、玩具。晚上七點鐘,戲臺還沒拆,觀眾也沒有走,螢火蟲在草叢中飛來飛去,月亮高高地掛在枝頭。
那里的孩子,說的話我雖然聽不懂,可他們紅紅的臉頰,純凈的笑容使我欣慰,那里的戲我也聽不懂看不懂,可觀眾那專注的神情,那知足的幸福,讓我難忘。那里沒有冰激凌,沒有漢堡包,可那里的食物很好吃,很綠色,讓我至今懷念。
關于廟會的作文【篇5】
“新年”這個詞語帶給我們的是欣喜、歡樂和辭舊迎新的希望,“廟會”這個詞語對于我們卻有些新鮮。這一次的作文實踐課,老師就要帶我們去“逛廟會”。當謝老師把這個消息告訴我們的時候,我小小的欣喜了一把,在腦海中想象著廟會的樣子,回到家后,特意和媽媽討論了一番,媽媽告訴我,“你去電腦上查一查,就明白了!蔽掖蜷_電腦,搜索了“廟會”,果然出現了好多相關的介紹和圖片,讓我對“逛廟會”更是充滿了期盼。
逛廟會前,媽媽給了我很多零錢,說是在廟會上碰到喜歡的東西可以買一些,但一定要算好帳,回來要給媽媽報賬。下午,我們全班同學在謝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紅山區第九幼兒園,原來,這“廟會”是幼兒園新年主題系列活動的一個子活動,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傳統的新年,老師和家長為孩子們舉辦的一場“廟會”,我們很有幸的成為了參與者。
進入幼兒園,一片紅彤彤、喜氣洋洋的景象,大紅燈籠高高掛,有兩個將近2米的紙箱福娃站在幼兒園的大門前,歡迎每一個參與廟會活動的人,大廳內碩大的“百福墻”,聽說是幼兒園的家長和小朋友們一起寫的,有趣極了。
我們先去看了一場皮影演出,只見臺子上擺著一個一米來高的架子?蚣苌峡囍粔K半透明的幕布,幕布上孫悟空正揮動著金箍棒,與白骨精大戰。鑼聲、鼓聲相互輝映、精彩絕倫。老師還帶我們來到幕布背面,好幾個演員手里都拿著竹棒,用竹棒把紙板人物撐在幕布上,燈照在紙板人物上,就在幕布上投射出了影子。演員們動作熟練,配合默契,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
隨后,我們正式開始逛廟會了,貪吃的我先來到一樓的小吃街,糖人、棉花糖、糖葫蘆、蛋撻、燒賣、奶油水果杯、銅鑼燒、炸香蕉、炸春卷、奶香小紫薯、壽司、三明治、五彩團子、糖雪寶、關中甑糕、薯條、爆米花、沙琪瑪、彩虹布丁、鍋貼、福包……讓我吃的肚子鼓鼓的,錢包卻有點扁了,糟了,忘記算賬了!我馬上把剩余的錢拿出來細細的數了數,腦中的小算盤噼里啪啦地響了一陣,賬本藏在了心中?磥恚䴓堑哪曦浗治业弥v講價了。
來到了二樓,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笑臉和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小朋友,要不要來個面部彩繪?”“小伙子,來看看新年的對聯嗎?你也可以自己寫一幅送給媽媽哦!”“泥人,喜歡嗎?自己也可以動手試試哦!”泥人、春聯、面部彩繪、燈籠、玩具、小豬玩偶、造紙……讓我應接不暇,但考慮到我的資金有限,我還是在討價還價中,買了幾件我最喜歡的年貨。
新年廟會就在我“買買買”中愉快地渡過了,回到家后我把我的“戰利品”送給了爸爸、媽媽和弟弟,并認真的跟媽媽報了帳,媽媽很高興,說我的“小算盤”打得不錯,收獲頗豐。
盼望著明年的這個時候還可以去逛一逛這別開生面、熱熱鬧鬧的新年廟會。
關于廟會的作文【篇6】
每年春節期間,濟南大明湖畔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今年爺爺也帶我也去參加了廟會。
一來到大明湖,就真正理解了語文課上學到的“人山人!、“絡繹不絕”所描述的場面。
走到我最愛的小吃街,燒烤、奶茶、茶湯……各種特色小吃,應有盡有。光是聞到氣味,我的口水就要流出來了……實在抵擋不住食物的誘惑,我只好可憐巴巴地拉著爺爺的手,乞求到:“好爺爺,就買一點兒吧!”爺爺望著我那可憐的樣子,只好答應了。
我們來到燒烤攤前,爺爺要了幾串燒烤,一碗茶湯。經過我的再三催促,香噴噴的烤串終于上來了。接過盤子,我就狼吞虎咽的吃開了。爺爺卻只是在旁邊不斷地叮囑我:“慢點吃,別噎著,別噎著。”不過一會兒,所有的烤串就都吃完了,甜甜的茶湯也被我一口氣喝光了,而爺爺卻一點兒也沒吃到?粗液蠡诘臉幼樱瑺敔斨皇切χ嗣业念^。
吃的好飽呀,撐的我都走不動了。突然,遠處開始響起了敲鑼打鼓的聲音,原來是要開始表演節目了。我和爺爺跟著人群跑了過去。可還是晚了,已經里三圈外三圈圍了很多人。我嬌小的個子這時候發揮優勢了,我從縫隙中左鉆右拐地終于鉆了進去。哇噻!好棒呀!只見獅子從這個臺階上隔著一段距離一下子又跳到了另一個臺階上,然后,可愛的獅子還向我眨眼睛,搖腦袋。獅子表演完畢,接下來就是踩高蹺的表演了。哇!他們都好高大呀!他們是怎么在這么高的高蹺上站住的呢?我們不得不感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呀”!最后一個節目就是舞龍了。長長的巨龍在這些舞龍叔叔的手中巧妙變化,一會神龍直直前進、一會又卷起了尾巴;一會向人們頷首,一會又盤旋上升……真的好美呀!我環視一周,發現大家跟我一樣,都看得癡迷了。
表演完畢,時間也已經不早了。我跟爺爺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明年的春節,我還要去逛廟會!
關于廟會的作文【篇7】
今天是大年三十。上午,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地壇廟會。
天空藍藍的,隱隱約約地飄著幾朵白云,就好像一條藍色的絲綢上繡著幾朵白花,讓人覺得十分安靜,舒適。我們來到地壇,嘿!人可真多!進進出出的人們臉上都帶著歡笑;有的人手里拿著從廟會里買來的物品、小吃,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而有的人滿懷期盼,興致勃勃往最熱鬧的地方走。我們進了大門,迎面而來了一股喜氣洋洋的氣氛。一眼看到的是燈籠長廊,那些燈籠紅得沒有一點雜色,上面還綁著留著胡子的老玉米,穿著紅袍的辣椒……五谷豐登。
穿過燈籠長廊,我們來到了游戲場,大大小小的游戲棚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毛絨玩具,讓我看得眼花繚亂,那都是獎品,十分誘人。我讓媽媽給我買了5個游戲幣,來到一個人很少、看上去游戲玩法很簡單的游戲棚,把五個幣交給了棚主,棚主是個伯伯,伯伯一邊給我五個橡膠球,一邊笑著對我說:“小朋友,你只要把三個球扔到前方那個橡膠桶里就能得到小獎,扔進4個球就能得中獎,扔進5個球就能得大獎,就能得一只大老虎!薄皩氊惣佑!”媽媽在后面給我打氣。我心想:“太簡單啦!”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哈哈地對我,說:“別急,小心點!”我根本沒聽進去,抓起一個球對準桶口砸去,“咚”的一聲,球撞到了桶壁,我立刻對爸媽說:“看,ye……”,還沒等我說完,咚的一聲讓我傻眼了,原來球又彈出來了。我呆呆地站在那說:“s……”,爸爸大笑了起來,第二個球投的太輕沒中,第三個球我已經完全失望了,我隨手一扔,呵!還真進了,高興地跳了起來,可后兩個球都沒扔中,我十分失望,只能眼巴巴地跟臺子上擺放的小老虎說“拜拜”了。
我們隨著人流又來到了小吃街,我買了幾串烤肉,還有臺灣小吃……,還去了商品區,買了一個虎頭帽,我帶上去很可愛。帶著虎頭帽,手里高著糖葫蘆,虎虎生氣的我,又跟著爸媽來到民間傳統工藝展示區,有“刺繡”、“剪紙”、“盆景”……很多展示臺,各路民間高手各顯神通,我眼睛都看花了,終于我發現了“泥人張”,“泥人張”的彩塑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每年媽媽都要給我買一件,今年虎年,當然是買“小老虎”了。在“大學生創業”攤位前,媽媽又買了一對布藝的“魚”,說是掛在家里屏風上,表示“年年有余”。
廟會里人來人往,非常熱鬧,順著人流,我們又觀看了民間藝人的表演,天色漸晚,才離開。我玩的非常開心,滿載而歸。明年我還會來,我玩投球游戲,一定認真對待,一定拿獎!
關于廟會的作文【篇8】
“喲,大爺,急著去哪兒?”“咋還不去,廟會吶!”噢,原來是廟會啊。村里的廟會大概三年舉行一次,形式有點兒類似“匯市”。屆時,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身著新衣來湊熱鬧,圖個喜慶。那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聲鼎沸,其場面敢與除夕媲美。這不,上月和爸爸下鄉辦事兒,碰巧趕上了廟會,于是便多住了幾日。
廟會前夕,村里都有插香簽的習慣。晴朗干冷的夜晚,全村的出嫁婦女都會在自家煙臺上點燃香簽,期盼離家在外的辛苦工作的丈夫早日回家。記得小時候就看過奶奶在煙臺上點香簽,三跪九磕,像是皮影戲里的小人影兒。愣是把躲在門后偷樂的我一絲不漏地暴露出來,為此挨了奶奶一頓罵,罰我不許吃黑糖。奶奶還告訴我,在過去誰家的女子香簽插得越好就越賢惠,這也是當年選媳婦兒的條件之一。
除了插香簽,按傳統人們還要敲饃子。這是老祖宗留下的特有的風俗習慣,至今已沿傳了幾百年。每個夜晚,家家戶戶忙碌的聲音便傳出紗窗,然后就會聽到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的打擊聲從粘稠的面團中傳出。隔壁的陳伯伯摔下一錘,前門的打湯叔又砸下一筐;后院的表嬸子咯咯咯地小雞啄米似得敲饃餡兒,樓排下的柯婆婆緊接著噔噔噔的切面段;河對岸的姨娘又該往沸騰水中下條子了吧。起伏的聲音宛如西洋的打擊樂,歡快的節奏中附和著呼哧的喘息聲和明朗的歡笑聲。如此天然的音籟,想必只有在這燈火通明的村寨子里才能譜寫。
約摸一禮拜后,廟會就如期而至。那一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穿得光鮮靚麗,或成群結隊地去寺廟幫忙。我和爸爸便在那天下鄉,結果未到家,便被堂叔半路攔截拉去寺廟幫忙了。爺爺也在寺廟,穿得大紅大紫的,邊招呼我們邊說:“今兒個我就在這過了!”兩頰紅撲撲的,顯然是偷喝了柯婆婆的米酒?粗煜さ氖鍕鸲酥佂肫芭柽M進出出,才明白“掃塵飯”要開始了。
我一直很樂意稱廟會的聚飯為“掃塵飯”。其實原名俗稱“除灰”,具體的來由我已記不清了。我只記得“掃塵飯”是廟會中最值得慶賀的。寺廟請來全村的姑婆在伙房燒食,完成后又一盤一盤送出給村民品嘗。我曾經偷偷地跑進伙房,還是被粗枝大葉的'胖叔給拉了出來,被訓斥了一番。我看著胖叔滿臉的黑胡渣和凸顯的大肚腩,扭頭一溜煙跑沒影兒了。
正午12點,“掃塵飯”正式開始。村民們紛紛入席,坐在露天的酒席中,醇酒相伴,親朋之間互相嘮嗑,實是不亦樂乎。我的一桌上全是大小孩子,嘰嘰喳喳不休停,或是沉默不語,紋絲不動!皰邏m”飯桌上總有這樣一個風俗:第一個拿到橘子的人,是有福的;沒有拿到橘子或吃到紅椒子的人,則要反塞紅包。這奇怪的風俗不知源于何時,只知在爺爺的孩童時代就已存在了。當姨娘把一藍水果放在桌上時,我們便爭著搶著撈橘子。吃了那么多年的“掃塵飯”,我自然練就了一手絕妙的手上功夫,眼睛快狠準,一瞄就瞄到了隱藏的橘子。十來個孩子蜂擁而上,前仆后繼地搶橘子。我自然是老手,時!八j幹\”;蛟谧老虏葎e人的腳,或把勺子塞在小孩子的嘴巴里,伸長筷子直捅橘子。但總是被文子搶先一步。他每次都得意洋洋地向我炫耀,擺弄著橘子,引我去搶橘子,但我不上他的當,面對這唯一的對手則是耐心等待,找準時機沖過去搶橘子。他永遠都會說:“你耍賴,還我橘子!”
當分不清紅緑的椒子端到飯桌上來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不敢動筷。紅緑椒子混入五顏六色的湯汁,眼力再好也看不出來。我向文子使眼色,他也壯著膽子第一個吃,結果還是她中了雙彩,紅緑椒子當仁不讓全部在他嘴里。
我們這桌酒席結束后,前桌的爸爸和他的堂兄弟們正敬猛酒,可見那桌聲勢才剛起。
離開酒席,和文子在廟堂下走著,看著尊尊觀音像,忽然有種陌生的感覺。好久不見,故鄉的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