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熱車的正確方式,您知道嗎?
冬季來臨,駕車上路前需要對車輛進行預熱,這是開車人皆知的常識。不少人認為,但長期這樣就會使發動機“折壽”了。
此外,發動機在未達正常工作溫度之前(大約為攝氏90~110度之間),其供油系統因溫度尚低,無法有效地將汽油完全氣化。如果此時直接加大油門行駛,容易造成部分燃油在缸內因無法快速霧化燃燒,而附著在節氣門、缸壁或活塞四周形成積碳,長期以往,過多積碳的累積很容易導致日后著車困難、怠速抖動、油耗增加等弊端。
原地怠速熱車不可取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冬季著車后不能立即正常行車,那就先把車打著怠速,等發動機轉速回落到正常水平,水溫表指數也上來后,再行車不是更好?
原地長時間怠速熱車確實能夠令發動機完全預熱,但是這樣做有以下不可小視的副作用:
1,非常不利于油耗經濟性。怠速等待3分鐘的油耗,相當于以60公里的時速行駛1公里,油價不停漲,用車成本還是值得考慮的(你或許并不在乎這點額外的油耗,但日積月累也十分可觀)。
2,加重了三元催化器的負擔。三元催化器的正常工作溫度在500度以上,雖然二次進氣、輔助進氣等系統會幫助三元催化器加快升溫,但在怠速時,很難達到正常工作溫度(正常行駛時則可很快達到),三元催化器需要轉化的物質便會增多,三元催化器由此也會因加重負擔而受損。
3,原地長時間怠速著車,僅僅是發動機才得到了完全的預熱,而變速箱、傳動系統以及制動系統卻還是冷車狀態(這一點是許多新手最易忽略的),此時立馬加速行車不可取!
因為同樣的道理,車子經過長時間的停放后(比如隔夜),變速箱油都已沉積到變速箱底部,手動檔變速箱并沒有齒輪油泵,只有等到實際上路慢慢行駛了一段時間后,才會因變速齒輪的運轉而將底部的齒輪油帶起,正式開始潤滑變速齒輪的上半部,變速系統才能處于正常運行狀態,這也是為什么絕大多數手動擋車在冷車時換擋發澀難以進檔的原因。
自動檔車的變速箱雖有循環油泵,但在P或N檔時,油泵轉速明顯偏低,此時同樣不能使變速箱內的變速機件得到正常的潤滑,只有掛在D或R檔(車輛行駛狀態)油泵才開始正常工作。
正確的熱車方法
點火著車后在原地稍作等待(等待的時間取決于轉速下降后相對穩定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分鐘)。例如車輛剛著車時轉速在2000轉以上,約30秒~1分鐘以后,看發動機轉速表指針下降到約1200轉(但此時還沒降到正常怠速800~1000轉),且已基本穩定無明顯波動,車身也沒有明顯的抖動,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掛檔起步了。
兩種車型接下來的起步操控參考如下:
對于手動擋車型:建議先掛一檔不踩油門,依靠此時發動機低轉速緩慢行駛3~5分鐘,這時如是重車或者從地下車庫的坡道上來,可能會感覺動力有些不足,可稍許加些油門(切記一定要輕踩,發動機轉速不超過2000轉為宜!),等水溫表的指針稍微向上移動后,再加到二檔(控制車速在20~30公里)緩慢前行,當水溫表指針上升到到近60℃(水溫表的三分之一格以上),才可按序逐步加速升檔。
對于自動檔車型:冬季自動變速箱內的油液粘度會變大,初起步時,即使油泵開始工作,很多車會出現升檔滯后的現象,比如平時車輛在2000轉就可自動升檔,而冷車剛啟動時要達到3000轉甚至更高的轉速下,才會向上升檔。此時如把油門一下子踩得很深,急于提高發動機轉速來強迫自動升檔,是極不可取的。
自動檔車應在D檔維持2000轉以下行駛3~5分鐘,一般地,車況良好的自動擋車即使不踩踏油門,其怠速時的低轉速也足以使車輛緩慢向前行走(不少老手們正是借助此時的低速行走來熱車,呵呵,這可是個小竅門)。此時自動變速箱不會升檔,變速箱內的油液得以充分循環,油液粘度逐步恢復正常。同樣地,當水溫表指針上升近60℃(水溫表的三分之一格以上),才可正常加速。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經常讓自動檔車在冬季冷車時瞬間踩踏油門,急速上升到3000~4000轉完成自動升檔,這樣無疑會對自動變速箱內的離合器片和制動片,包括里面的滑閥機構,都會造成一定的異常磨損,同樣會縮短自動變速箱的使用壽命。
此外,無論是手動擋還是自動檔,在車輛剛啟動的時候,先低車速緩慢行駛一段時間,讓轉向系統、剎車系統、差速系統、懸掛系統等,都適當“熱身運動”一下,得到相應的緩和復蘇,避免這些部位機件的潤滑不足而異常磨損(顯而易見,只是原地怠速不行走是無法做到的),這對車輛各機械系統也是有益無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