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山路十八彎怎么破?看汽車山路駕駛技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古人拿華麗、冷峻的詩句將山的景色夸了又夸,給人無盡的向往。同時,在盡是浮華的都市,山水風光難能可貴,一場自駕游呼之欲出。但是山路常常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而且山路偏窄,怎樣才能駕馭山路偷取其中美景呢?
在駕校的學習,并沒有專門的山地駕駛課程。教材中一筆帶過,基本要靠自己在實踐中進行摸索。汽車教練結合自身經驗、老司機自駕游經驗等多種來源,總結了以下幾:一、上坡一般都在山澗一側,小心路肩,保持距離,防止路肩突然塌落;二、會車時讓下坡車先行,因為下坡車比你自己更多一些危險。
3、下坡時不要輕易踩剎車
剎車,是靠剎車片和剎車盤之間巨大的磨擦力來產生制動效果的。磨擦生熱,巨大的磨擦力又會嚴重地使剎車片和剎車盤溫度上升。盤片的溫度越高,剎車效果越差。很多惡性的下山道交通事故,都是因為長時間的帶剎下山,剎車盤片的溫度越磨越高,最后完全失去了剎車作用。從而惡性的事故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很多新手都會以為帶著剎車慢慢下山是很安全的。當然對平時游玩一座小山包,那是無所謂的。但是當你去下一個幾十公里下坡山路的大山時,養成的這種惡習,會讓你在真正需要剎車時,剎車已經因過熱而失靈了。
(1)下山時,嚴禁空檔滑行;
(2)下山路上剎車時,嚴禁踩離合;
(3)下山時,嚴禁一直帶著剎車慢慢亍溜;除非坡度陡到你掛一檔滑行也會急加速。
(4)下山時,嚴禁高檔位的帶檔滑行;
下山要學會充份利用發動機制動。檔位越低,發動機的制動能力越強。這時不僅僅是剎車越靈敏,剎停距離越短,而且對剎車的保護效果也更好。
4、進入彎道前不要吝嗇鳴喇叭
山路急彎較多,山體往往遮擋了彎道對面的來車;即使有凸透鏡也可能因為蒙塵、對向來車未注意等原因增加危險系數。所以在進彎前一定要假設對面有車,自己減速右行,并且按一下喇叭提醒對方此方有來車,需減速、今早避讓。但是,如果看見有大型牲畜在路邊就不要按了,受到驚嚇的牲畜可能干出意料之外的事情來。
5、遇上急彎需要調整線路
山路狹窄,也許一個90度彎都可能難住一輛長軸距的轎車,而大于90度甚至達到180度的發卡急彎在盤山公路上非常多見。所以如果遇上,不要過于膽小一味貼內彎通過,不管外彎是山體還是懸崖,你都應該先走外線進彎,貼內線過彎,走外線出彎。這樣的線路調整可為你贏得更大的轉彎半徑和回旋余地,有效預防轉向不足沖下懸崖。
6、控制車速
由于山路狹窄、多急彎,且有路肩垮塌的隱患,所以一定要合理控制車速,盡量慢行。尤其在危險路段過后依然要保持謹慎,不能大意。山區車禍路段往往不在最危險路段,因為駕駛員開過最危險路段后精神不再集中而釀成大禍。
在攻一些陡坡的時候,不要等看到下坡之后再收油,因為下坡可不一定總是直線的,左轉還是右轉只有你過去了才知道,而如果到了下坡再收油恐怕沖出路面的危險已經不可避免了。所以建議在保證發動機低速扭矩足夠的前提下沖上坡之后,在坡頂到來之前就收油,利用慣性上坡頂。最好利用坡度的阻力讓車身剛好在坡頂停穩,然后再給一點油,讓汽車越過坡頂,這時候你處理任何突發路況都來得及。
7、過積水路段要一鼓作氣
山間小路的積水你不知深淺,最好停車扔幾根樹枝進去估算一下。一般積水深度不超過車輪的半徑都是可以安全通過的。用1擋低速駛入積水后一鼓作氣、絕不松油,直到整車上岸。不松油的原因倒主要不是怕陷進去,而是防止排氣管在你松油的一瞬間進水堵死發動機。如果水深超過了車輪半徑,但估計不會沒過車輪,你需要非常謹慎,最好也掛1擋,并以較快的車速入水,利用保險杠對水的沖擊力來排開積水,防止發動機艙里的進氣系統和一些電器系統見水。一鼓作氣上岸后,最好打開引擎蓋查看一下發動機艙里的工作狀態。如果水深沒過了車輪,除非附近有擺渡的輪船,否則你最好繞道行駛。
8、膽大心細,不要過于害怕碰撞
在城市行車,哪怕前后車保險杠的一丁點兒輕微接觸,也是廣大駕駛員朋友極力避免的。但是在山路上就不要太害怕車與車的親密接觸。試想,在狹窄的山路上,到底是兩車擠在一起掛花了油漆可怕,還是為了避免碰撞而沖下山崖更可怕呢?所以當緊急制動之后碰撞仍然不可避免的時候,那就撞吧。要么撞車,要么撞山,都能有效卸掉車的動能,總之不要因為回避碰撞而導致汽車失控沖下山崖。一般經過制動之后的碰撞時速已經很低了,看起來掛花得很慘,其實一般不會傷筋動骨,修起來花不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