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族需注意 這些行為損傷腰腿
汽車作為眼下便利的交通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很多開車一族卻也因此患上“汽車病”。腰部腿部問題是最為常見的,日常駕駛中那些最傷腰腿的行為你知道嗎?
汽車已經是當下極為普遍的一種交通工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有車一族。但是由于人們開車習慣的不當經常引發一些所謂的“汽車病”。其中最為嚴重最普遍的就是腰部問題。據相關報告指出,近年來,開車姿勢不良引發的腰腿痛患者數量逐年增加,且呈現低齡化趨勢。那么,在開車時哪些情況及不良習慣容易誘發腰部問題?
開車空調溫度過低
夏季行駛時,很多司機會將車廂內空調溫度調的很低。但是過低的溫度使局部血管、肌肉處于收縮狀態,局部血流量變少、流速減慢,各類炎性因子局部堆積于組織間,不易清除,導致滑膜炎、韌帶炎、筋膜炎等軟組織無菌性炎癥,產生疼痛癥狀,尤其在季節更替之際,腰痛癥狀更容易產生;同時低溫使皮膚毛孔收縮,汗液排除減少,也不利于體內有害物質的排出。
司機朋友們行車時切莫貪圖一時的涼快而將空調溫度調得過低,適當開窗通風或控制車內外溫度在5℃以內更有利于健康。如果已經有腰痛癥狀,可以進行腰部熱敷理療,同時開車時可以佩戴腰圍,對腰椎支撐保護,又有局部保暖功效。
頻繁急剎車
我們很多司機平時開車車速較快,這樣在行駛時常常急剎車。但是行車過程中急剎車時,慣性及前沖力會使司機身體向前急沖,此時頸腰椎也會隨之向前猛地屈曲,之后又彈回原位,長此以往便容易形成“搖擺傷”,此時穩定腰椎的穩定結構發揮了限制腰椎間相對移動作用,但如果反復頻繁的急剎車,穩定結構也終究會疲勞損傷,致使腰肌勞損、筋膜炎,甚至腰椎間盤突出及腰椎滑脫。
養成良好的開車習慣,平穩駕駛既能提高行車安全,又能有效減少腰部的負荷。駕駛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是不要超過兩小時,應每隔一小時休息10分鐘。
開車坐姿不對
開車坐姿不對是誘發腰部問題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原因。我們很多司機朋友在日常行車中,早已忘記當初在駕校學習時所教授的正確坐姿,而是根據個人習慣喜好而使用的坐姿。
座椅太靠前,四肢及腰部肌肉處于持續緊張狀態,長時間處于這一姿勢容易造成四肢及腰背肌肉酸痛;而座椅太靠后,易引發椎間盤突出,而且腰背肌肉長期處于拉長狀態,容易引發肌肉疲勞性損傷。
正確的駕駛坐姿應該是,座椅面應略微后傾,調整椅背,與椅面成100-110度夾角(簡單的方法是在垂直坐姿的情況下,椅背頭部靠枕調整至與枕骨2-3拳距離),而座椅的前后調節應與駕駛員的身高、體型相關,一般以雙上肢握方向盤,肘關節屈曲呈50-60度;雙下肢自然擱于踏板,膝關節自然屈曲呈60度左右為宜。臀部盡量靠后,在腰部可以墊2-3寸厚的腰墊,既保持腰椎前凸的正常生理弧度,又對腰部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當然,因為開車造成要不壓力的原因遠不止這幾種。但是要想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減輕腰部壓力,作為一名駕駛員最重要的還是保持心情愉悅、駕駛行車時保證充分的休息、采用正確的駕駛坐姿。開車雖然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我們不可以完全依賴汽車,有時間的話還是要適當的運動鍛煉,這樣才能有健康的身體!
閱讀了本篇文章的人還閱讀了
科目一知識普及:安全駕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