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學院設有生物學學部、信息與工學學部、經濟與商業學部、管理與法律學部、語言文學與教育學學部等5個專業學部,下設生物科學系、機電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經濟管理系、語言文學系等5個系,
并設黨政辦公室、教務管理部、學生工作部等11個行政機構。設有生物科學類、電子信息科學類、土建類、經濟學類、管理學類、機械類等6個專業大類,共計26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工、農、經、管、文、醫等7個學科門類。在新疆獨立學院中設置專業種類最多,學科門類最廣。聘任校內外教師504,其中專任教師122人,兼職教師382人。教師總數中教授75人,副教授177人,具有博士學位59人,碩士學位270人;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學和學生管理隊伍,制定并執行嚴格的管理制度,自主研發、引進和運用了各類計算機信息化管理平臺;不斷規范聘任制和合約管理,推行保安委托管理制度和勞務派遣制度;加強黨建和學生工作。多年來,學院形成規范有序、高效運行的管理體系。
教學特色
學院成立以來,以“獨立地組織實施教學”為原則,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理念和鮮明的教學特色。推進和完善“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和選修制,促進文理交融;實施“按大類設置通識平臺,按專業拓展特色教育”的“兩段式培養”模式,尊重學生選擇,鼓勵個性發展;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制度,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自主研發“課外計算機網絡學習平臺”,組織課外“網絡學習和閱讀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立健全“教學督導”、“學生評教”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改進教與學的評價體系和標準,有效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科研創新
近三年,專任教師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2項;組織開展院級教研項目17項;第一作者發表論文91篇。2013年設立了青年科研啟動基金,立項6項。同時,組織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65項,發表論文26篇。多年來,學院自主研發并推廣運用了課外網絡學習平臺、FTP資源搜索引擎、專業選擇系統、學生操行記錄查詢系統、電子閱覽室預約系統、財務收費管理系統等9項應用系統;機電工程系通過自主創新,有效實現對LED(大小為16cm×8cm的雙基色點陣)、LCD(全彩)、通信及語音模塊的控制和開發,運用“預約系統”建立了無人監管的“開放實驗室”;教研項目“單片機與接口技術”和“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標準的制定以及“生物技術綜合大實驗”、“建筑工程VR仿真”、“設備設計與暖通負荷”的創新與實踐,對于培養學生動手、應用能力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培養質量
學院面向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在校生5415人。多年來,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加強人才培養力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效顯著。學院連續五年參加全國高等院校斯維爾杯BIM軟件建模大賽,獲得全國冠軍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4項,2次榮獲團體組織一等獎;
學生培養
連續八年參加大學生“用友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獲得全國二等獎1項,省區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優秀院校組織獎1項。2010-2014年,學生畢業率99.4%,學位授予率93.8%,報考碩士研究生錄取率40.5%(2013年有48人考取碩士研究生,其中8人考取985、211工程大學),國家及行業類職業資格證書獲得率98.9%。根據自治區人社廳公布數據,2011年、2013年一次就業率和2011年、2012年的年終就業率榮登自治區本科院校之首;2012年一次就業率和2013年的年終就業率位于自治區獨立學院之首;2014年一次就業率82.29%,高于自治區本科院校平均就業率16.97個百分點,再次位于自治區本科院校之首。學院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辦學實力顯著增強,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效益逐步提升,創建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
教學環境
學院位于烏魯木齊市農大東路110號,校園占地80畝,現擁有設備先進、條件優良的各類專業實驗室、信息化教室、圖書閱覽中心等,并創建烏魯木齊市高校首家全自動錄播教室;
共有各類教室6029個座位;現有教學儀器設備近3000萬元,共享農大6000多萬元,圖書26.8萬冊,共享農大95萬冊。多年來,學院通過積極聯絡協調,與深圳市斯維爾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天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新疆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合作建立了60個條件較好、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同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秉承“立志”的院訓,弘揚“團結,拼搏,傳承,創新”的院風,樹立“敬業,博學,耐心,寬容”的教風和“學以致用”的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