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新疆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4年6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824人中,教授228人,副教授629人,碩士學位862人,博士學位472人,博士生導師99人,碩士生導師582人。有 2個國家級、9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7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19人,自治區優秀專家14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0人;自治區天山學者39人,其中:特聘教授3人、講座教授21人、主講教授10人、天山學子5人;新疆大學“天山學者”特聘教授9名、講座教授14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個維吾爾族院士):吾守爾·斯拉木
教學團隊
國家級:生物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張富春(2008)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團隊 阿爾斯蘭·阿不都拉(2010)
自治區級: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實踐教學團隊、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團隊(只列出2009年)
國家級創新團隊: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教學成果
至2013年,學校已建成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新疆地方史和新疆民俗文化概論,27門省級精品課程,73門校級精品課程,形成了國家、區、校的三級精品課程建設體系。
精品課程
國家級 | |
《新疆地方史》 | 《新疆民俗文化概論》 |
省級(統計不全) | |
景觀生態學 | 遙感概論 |
計量地理學 | 自然地理學 |
科研平臺
截至2013年,學校有各類科研平臺67個,其中,自治區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校級協同創新中心8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4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6個,自治區教育廳普通本科高校重點實驗室7個,校級重點實驗室11個;1個國家級、11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自治區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9個,校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
平臺
網絡與信息技術中心
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工程訓練中心
理化測試中心
數學物理研究所
中亞文化研究所
阿爾泰學研究所
人口研究所
干旱生態環境研究所
應用化學研究所
經濟研究所
建筑設計研究院
重點實驗室
新疆生物資源基因工程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綠洲生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清潔能源材料與技術教育部 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新疆石油天然氣精細化工教育部 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新疆多語種信息技術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
新疆中亞造山帶大陸動力學與成礦預測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
清潔能源與智能控制仿真工程校級重點實驗室
CAD/CAE/CAM工程技術中心校級重點實驗室
智能信息處理校級重點實驗室
植物生物技術校級重點實驗室
固態物理與器件校級重點實驗室
煤炭轉化與化工過程校級重點實驗室
建筑結構抗震與節能校級重點實驗室
工程研究中心
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并網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新疆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治區)
新疆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治區)
文科基地
新疆宏觀經濟預警系統研究基地(自治區)
新疆創新管理研究中心(自治區)
中亞地緣政治研究中心(自治區)
新疆民俗文化研究基地(自治區)
西域文明發展研究基地(自治區)
新疆民漢語文翻譯研究中心(自治區)
新疆民族文獻研究基地(自治區)
新疆穩定與地區經濟發展法制保障研究基地(自治區)
中外文化比較與跨文化交際研究基地(自治區)
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教育研究基地(校級培育)
新疆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基地(校級培育)
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基地(校級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