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西安工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有教職員工1800余人,在編專任教師1200余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530人;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人;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4人、陜西省千人計劃特聘教授12人,“三秦學者”特聘教授1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5人;有入選陜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選4人、重點領域頂尖人才1人、“四個一批”人才1人、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省青年科技新星5人、省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3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25個,省級教學名師16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國家級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光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電工電子”教學實驗團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工商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書法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機械電子教學團隊”、“‘材料物理’專業教學團隊”、“軟件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姓名 | 崗位 | 學科 | 受聘學校 |
蘇俊宏 | 博士生導師 | 光學工程 | 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 |
杭凌俠 | 博士生導師 | 光學工程 | 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 |
倪晉平 | 博士生導師 | 光學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學 |
劉衛國 | 博士生導師 | 微電子學和固體電子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材料學 | 陜西師范大學 | ||
李建平 | 博士生導師 | 材料學 | 陜西科技大學 |
堅增運 | 博士生導師 | 材料學 | 陜西科技大學 |
惠增哲 | 博士生導師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陜西科技大學 |
嚴文 | 博士生導師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劉江南 | 博士生導師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西北工業大學 |
李純青 | 博士生導師 | 企業管理 | 南京理工大學 |
賽云秀 | 博士生導師 | 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土木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學 | ||
陳樺 | 博士生導師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南京理工大學 |
王建華 | 博士生導師 |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 西安交通大學 |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9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專業改革試點專業。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5個省級教學團隊,21門省級精品課程,5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0個,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5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金屬材料工程、自動化、軟件工程、人力資源管理。
省級名牌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金屬材料工程、人力資源管理、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光電信息工程。
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工業中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材料綜合實驗室教學示范中心、藝術教育實驗訓練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書法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實踐、創業為特色的應用型本科經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機械制造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服務外包型軟件工程師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光電工程領域創新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突出實踐教學的材料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突出實踐和創新能力的自動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省級精品課程:“光學零件工藝”、“材料科學基礎”、“機械制造基礎”、“機械設計”、“工科電路分析”、“物理光學”、“工程力學”、“機電系統設計”、“軟件工程”、“光學零件工藝學”、“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市場營銷”、“工程測試技術”、“書法”、“儀器制造工藝學”、“大學物理”、“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網絡”、“材料加工基礎”。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1個,其他省部級研究基地17個。
國家級研究基地
序號 | 名 稱 | 批準部門 | 獲批時間 |
1 | 精密與超精密加工及測量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發改委 | 2009 |
2 | 新型網絡與檢測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國家發改委 | 2011 |
3 | 光學先進制造與光電檢測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國家科技部 | 2012 |
省部級研究基地
序號 | 名 稱 | 批準部門 | 獲批時間 |
1 | 教育部薄膜與光學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 | 教育部 | 2008 |
2 | 陜西省精密與超精密加工及測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陜西省發展計劃委員會陜西省科技廳陜西省教育廳 | 2002 |
3 | 陜西省新型網絡與檢測控制工程實驗室 | 陜西省發改委 | 2009 |
4 | 陜西省薄膜技術與光學檢測重點實驗室 | 陜西省教育委員會陜西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陜西省計劃委員會 | 1999 |
5 | 陜西省光學先進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陜西省科技廳 | 2010 |
6 | 陜西省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 陜西省科技廳 | 2005 |
7 | 陜西省光電測試與儀器技術重點實驗室 | 陜西省科技廳 | 2008 |
8 | 陜西省特種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 | 陜西省科技廳 | 2008 |
9 | 中白高技術合作研究中心 | 陜西省科技廳 | 2005 |
10 | 兵器工業進口測試儀器控制系統維修中心 | 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 | 1994 |
11 | 國家光電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光電薄膜與器件研發服務中心 | 科技部國家光電子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 | 2004 |
12 | 陜西省薄膜技術與微光電器件軍民兩用技術工程中心 | 陜西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 | 2005 |
13 | 陜西當代文學與文化藝術研究中心 | 陜西省教育廳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