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農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云南農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5年1月,該校共有在職教職工1656人,其中專任教師1273人,正高職185人,副高職476人,博士生導師56人,碩士生導師482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享受國務院津貼20人,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人才17人,享受省政府津貼2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4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才5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入選云南省首批“云嶺學者”人才培養工程2人。擁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6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類創新團隊2個。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個,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9人,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1人。
云南農業大學創新團隊一覽表
團隊名稱 | 團隊帶頭人 | 審批部門 | 年度 |
---|---|---|---|
農業生物多樣性利用與保護 | 李成云 | 科技部 | 2013 |
云南省農業生物多樣性 | 朱有勇 | 省科技廳 | 2005 |
云南省畜禽養殖與種質創新團隊 | 葛長榮 | 省科技廳 | 2008 |
云南省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創新團隊 | 李強 | 省科技廳 | 2009 |
云南省茶因子與茶功效研究創新團隊 | 盛軍 | 省科技廳 | 2011 |
云南省農業入侵生物可持續控制創新團隊 | 李正躍 | 省科技廳 | 2011 |
云南省高原山地作物可持續生產系統研究創新團隊 | 吳伯志 | 省科技廳 | 2012 |
云南糧食安全問題研究創新團隊 | 張海翔 | 省社科聯 | 2012 |
云南高等教育面向東南亞開放研究創新團隊 | 唐瀅 | 省社科聯 | 2013 |
云南省高校農業資源與環境科技創新團隊 | 湯利 | 省教育廳 | 2010 |
云南省高校作物種質資源研究及利用科技創新團隊(培育) | 郭華春 | 省教育廳 | 2010 |
云南省高校植物檢疫學科技創新團隊 | 李正躍 | 省教育廳 | 2011 |
云南省高校動物性食品安全與人獸共患病科技創新團隊 | 高洪 | 省教育廳 | 2011 |
截至2015年1月,該校建有農業生物多樣性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和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和社會服務中心5個;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多樣性與云南特色農業協同創新中心等31個省部級科研平臺;云南省高校作物種質創新及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等12個云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 。建有生物多樣性與云南特色農業協同創新中心、高原山地牧業種質創新與養殖加工關鍵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學校還建有24個校級研究所(中心)。
科研平臺名稱 | 主要負責人 | 所屬學院 | 批準部門 | 級別 | 批準時間 |
---|---|---|---|---|---|
農業生物多樣性與病蟲害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王云月 | 植保學院 | 教育部 | 部級 | 2002 |
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盛軍 | 普洱茶學院 | 教育部 | 部級 | 2011 |
農業部云貴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 | 朱有勇 | 植保學院 | 農業部 | 部級 | 2011 |
農業部云南茶樹及茶葉加工科學觀測實驗站 | 盛軍 | 普洱茶學院 | 農業部 | 部級 | 2011 |
農業部云南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 | 鄭毅 | 資環學院 | 農業部 | 部級 | 2011 |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云南陸良野外基地” | 余建新 | 水院 | 國土資源部 | 部級 | 2011 |
云南省滇型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 李本遜 | 農學院 | 省政府 | 省級 | 1985 |
云南省植物病理重點實驗室 | 葉敏 | 植保學院 | 科技廳 | 省級 | 1993 |
云南省動物營養與飼料重點實驗室 | 高士爭 | 動科院 | 科技廳 | 省級 | 1995 |
云南省版納微型豬近交系重點實驗室 | 曾養志 | 動科院 | 科技廳 | 省級 | 2001 |
云南省香料研究中心 | 秦太峰 | 香料所 | 省政府 | 省級 | 2004 |
云南省特優畜牧產品精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 葛長榮 | 食品學院 | 省發改委 | 省級 | 2009 |
云南“三農”問題與新農村建設研究基地 | 張海翔 | 經管學院 | 省委宣傳部 | 省級 | 2009 |
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盛軍 | 普洱茶學院 | 云南省科技廳 | 省級 | 2010 |
云南省優勢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工程研究中心 | 楊生超 | 農學院 | 省發改委 | 省級 | 2011 |
云南省畜產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葛長榮 | 食品學院 | 省科技廳 | 省級 | 2011 |
云南省雜交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譚學林 | 農學院 | 省科技廳 | 省級 | 2011 |
云南省滇臺特色農業產業化工程研究中心 | 黃毅 | 園林學院 | 省發改委 | 省級 | 2012 |
云南省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工程實驗室 | 余建新 | 水院 | 省發改委 | 省級 | 2012 |
云南省農業節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文 俊 | 水院 | 省科技廳 | 省級 | 2012 |
云南省反芻動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毛華明 | 動科院 | 省科技廳 | 省級 | 2012 |
程順和院士工作站 | 覃鵬 | 農學院 | 省科技廳 | 省級 | 2012 |
官春云院士工作站 | 林良斌 | 農學院 | 省科技廳 | 省級 | 2012 |
生物多樣性與云南特色農業協同創新中心 | 盛軍 | 省財政廳省教育廳 | 省級 | 2012 | |
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 張海翔 | 省科技廳、省教育廳 | 省級 | 2012 | |
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 | 盛軍 | 云南農業大學 | 校級 | 2013 | |
云南省農業環境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工程實驗室 | 李元 | 資環學院 | 省發改委 | 省級 | 2013 |
云南省蔬菜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朱海山 | 園林園藝學院 | 省科技廳 | 省級 | 2013 |
校級研究所(中心)
序號 | 平臺名稱 | 所屬學院 | 主要負責人 | 成立時間 |
---|---|---|---|---|
1 | 稻作研究所 |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 譚學林 | 1985 |
2 | 東方蜜蜂研究所 | 食品學院 | 和紹禹 | 1985 |
3 | 水利水電設計研究所 | 水利水電與建筑學院 | 龔愛民 | 1993 |
4 | 農村發展研究所 | 經濟貿易學院 | 許玉貴 | 1993 |
5 | 農業教育研究所 | 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 | 劉福軍 | 1994 |
6 | 花卉研究所 | 園林園藝學院 | 李枝林 | 1994 |
7 | 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 | 動物科學學院 | 苗永旺 | 1995 |
8 | 甘蔗研究所 | 甘蔗研究所 | 楊清輝李富生 | 1997 |
9 | 機械設計研究所 | 工程學院 | 陽厚森 | 1997 |
10 | 薯類研究所 |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 郭華春 | 2000 |
11 | 食用菌研究所 |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 李榮春 | 2000 |
12 | 科學技術史研究所 |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諸錫斌 | 2000 |
13 | 云南省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指導中心(中藥材研究所) |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 楊生超 | 2001 |
14 | 生態環境研究所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李 元 | 2002 |
15 | 土壤與肥料研究所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湯 利 | 2002 |
16 | 東南亞薯類作物科研與培訓中心 | 植保學院 | 謝世清 | 2003 |
17 | 水資源與節水灌溉重點實驗室 | 水利水電與建筑學院 | 文 俊 | 2004 |
18 | 云南普洱茶研究院 | 龍潤普洱茶學院 | 邵宛芳 | 2005 |
19 | 建筑工程檢測中心 | 建工學院 | 2006 | |
20 | 農村發展政策研究中心 | 經管學院 | 袁國友 | 2009 |
21 | 國土資源科學工程研究中心 | 水利水電學院 | 2009 | |
22 | 節能減排檢測與研究工程中心 | 建工學院 | 2010 | |
23 | 云南農業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 建工學院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