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體育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成都體育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guān)心的問題,根據(jù)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3年,學校有各類在崗教職工12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570余人,高級職稱240余人,中級職稱270多人,國際和國家級裁判、運動健將各100余人。學校涌現(xiàn)出不少蜚聲體育界的專3年家、學者,有原國務(wù)院學位委員會體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國家體育總局學術(shù)和技術(shù)帶頭人、國務(wù)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體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學術(shù)和技術(shù)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yōu)秀專家、四川省教學名師、四川省名中醫(yī)、博士生導師共70余人、國內(nèi)外客座教授、兼職教授40余人。有4個四川省高校教學團隊。
四川省教學名師
姓名 | 獲準時間 |
---|---|
劉建和 | 2008 |
郝勤 | 2009 |
袁瓊嘉 | 2010 |
余吉成 | 2010 |
四川省高校教學團隊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
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學團隊 | 張選惠 | 2010 |
運動訓練教學團隊 | 劉青 | 2009 |
體育教育教學團隊 | 劉建和 | 2008 |
運動人體科學教學團隊 | 蘇全生 | 2007 |
國家精品課程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
乒乓球 | 劉建和 | 2010 |
四川省精品課程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
網(wǎng)球 | 劉青 | 2010 |
藝術(shù)體操 | 洪小平 | 2010 |
體育產(chǎn)業(yè)概論 | 程林林 | 2010 |
舉重 | 楊世勇 | 2010 |
體育旅游基礎(chǔ)技能 | 柳伯力 | 2009 |
學校體育學 | 霍紅 | 2009 |
游泳 | 叢寧麗 | 2009 |
籃球 | 郭永東 | 2008 |
體育史 | 郝勤 | 2008 |
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 | 張選惠 | 2008 |
排球 | 舒為平 | 2007 |
乒乓球 | 劉建和 | 2007 |
足球 | 余吉成 | 2007 |
運動解剖學 | 袁瓊嘉 | 2007 |
體操 | 潘小非 | 2006 |
鄭氏傷科推拿學 | 藍肇熙 | 2006 |
運動生理學 | 蘇全生 | 2006 |
體育新聞采訪與寫作 | 郝勤 | 2005 |
田徑 | 劉建 | 2005 |
全民健身概論 | 王廣虎 | 2005 |
運動生物力學 | 周繼和 | 2005 |
體育保健學 | 侯樂榮 | 2005 |
武術(shù) | 溫佐惠 | 2005 |
教學成果
在2006年全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yōu)秀。在國體育院校教學成果獎評審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獲一等獎7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9項;獲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被評為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先進集體。獲得首屆體育教育專業(yè)大學生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和教育部“新苗體育獎學金”。學校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基地、全國舉重后備人才培養(yǎng)基地和全國武術(shù)套路青少年培訓基地。已在舉重、藝術(shù)體操、武術(shù)、田徑、水球等競技項目上形成優(yōu)勢與特色。在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亞運會、亞洲錦標賽、全運會、全國錦標賽、全國冠軍賽八大賽事中,共獲得金牌258枚、銀牌235枚、銅牌223枚。(截至2007年)
截至2013年底,學院有一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校級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運動醫(yī)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重點實驗室
校級:運動醫(yī)學與健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