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成都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者400余人,博士、碩士生導師300余人。其中“國醫大師”1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全國首屆高校教學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8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6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6人,四川省教學名師8人,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4人,四川省名中醫66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 [4] [20]
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方劑學教學團隊 帶頭人:鄧中甲
中藥品質教學團隊 帶頭人:衛瑩芳
針灸學教學團隊 帶頭人:梁繁榮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方劑學教學團隊 帶頭人:鄧中甲
中藥品質教學團隊 帶頭人:衛瑩芳
針灸學教學團隊 帶頭人:梁繁榮
中藥學教學團隊 帶頭人: 張廷模
康復教學團隊 帶頭人:金榮疆
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中藥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婦科學
省部級重點學科(44個):中藥學、中醫學、中醫內科學、臨床中藥學、中醫內科學、中醫五官科學、中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眼科學、生藥學、針灸推拿學、藥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婦科學、方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外科學、方劑學、方劑學、中醫肝膽病學、生藥學、中醫內分泌病學、民族醫學、中醫急診學、藥理學、針灸學、藥物化學、溫病學、中醫臨床基礎、金匱要略、中醫骨傷科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養生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耳鼻喉科學、中醫老年病學、中醫肛腸病學、中醫護理學、推拿學、民族藥學、中藥炮制學、中醫神志病學、中藥毒理學、中醫藥信息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12月,成都中醫藥大學共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課程31門。
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藥用植物學、中藥學、針灸學、方劑學、中醫眼科學
省級精品課程(31門):中醫耳鼻喉科學、康復療法學、推拿學基礎、中醫兒科學、中藥鑒定學、中醫診斷學、傷寒學、骨與關節損傷、中藥藥理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制劑分析、內科護理學、醫學倫理學、金匱要略、溫病學、刺法灸法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藥化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各家學說、中醫內科學、護理學基礎、經胳腧穴學、中藥炮制學、診斷學基礎、醫學倫理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6門):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中醫五官科學、中醫婦科學
省級特色專業(7門):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中醫五官科學、中醫婦科學、藏醫學
截至2017年12月,成都中醫藥大學共有各級各類實驗室68個,其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中醫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藥飲片炮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實驗室(三級)、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省中藥資源系統研究與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研究中心:國家中藥GCP中心
省級研究中心:四川省中藥篩選評價中心、四川省中藥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四川省中醫古籍文獻研究所
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西南道地藥材協同創新中心、針灸經穴效應協同創新中心
校級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礎醫學研究所、臨床醫學研究所、中藥研究所、針灸推拿研究所、民族醫藥研究所等科研機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成都分中心、中醫藥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