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四川農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四川農業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5月,學校有教職工3000余人,其中:教授323人、副教授578人;博士生導師234人、碩士生導師61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高級專家5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9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1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973計劃首席青年科學家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0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90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51人,四川省千人計劃人選8人,四川省教學名師13人;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4人,霍英東教育基金獲得者13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獲得者4人。學校是全省首批人才優先發展試驗區2所試點高校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榮廷昭、周開達
國家杰出高級專家(5人):榮廷昭、邱祥聘、顏濟、周開達、楊鳳
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4人):周開達、顏濟、李仕貴、榮廷昭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吳德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李仕貴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9人):曾凡同、周開達、易同培、黎漢云、李仁端、任正隆、黃玉碧、吳德、李明洲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1人):李學偉、鄭有良、李平、陳代文、程安春、周永紅、李仕貴、劉登才、周小秋、吳德、李明洲
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陳代文
國家973計劃首席青年科學家(1人):王際睿
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李明洲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6人):劉登才、湯浩茹、李仕貴、張新全、程安春、李平、魏育明、汪銘書、顏澤洪、楊萬勤、周小秋、劉益平、王際睿、徐志文、王芳、陳學偉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0人)1990年——2015年
周開達、楊鳳、王世光、孫曉輝、李仁端、李實僨、邱祥聘、易同培、曾凡同、黎漢云、顏濟、王林全、王祖澤、田彥華、馮澤光、劉世全、劉遠鵬、劉相模、江先炎、杜逸、李堯權、楊俊良、肖永祚、吳月良、邱德勛、冷懷瓊、宋育、張顯志、張慎蓉、陳可蓉、明道緒、羅安治、周壽榮、鄭鴻培、榮廷昭、胡延玉、錢文龍、高之仁、郭大智、陶家鳳、黃懷瓊、程濟棟、謝后清、賴仲銘、蔡霖生、廖德惠、端木道、熊慶娥王國龍、王康寧、鄧良基、田大成、喬紹權、孫東發、李國章、李桂垣、楊光蓉、楊克誠、何明清、余建都、汪良中、沙國潤、張健、張仁綏、張化賢、張光倫、張曉龍、聶澤京、徐廷文、徐貴葆、高察倫、黃國壽、蔣華仁、傅淡如、曾偉光、任正隆、江心、陳瑁、胡祖禹、劉禮超、李代璽、汪旭東、何訓坤、郭萬柱、李仕貴、李學偉、汪銘書、鄭有良、倪昔玉、蔣必光、雷本鳴、文心田、陳圣偶、周安國、黃玉碧、潘光堂、王繼文、馮竹春、李晚忱、周祖基、蔣文燦、羅承德、周永紅、胡庭興、王紅寧、楊文鈺、李平、湯浩茹、劉登才 張新全 陳代文 程安春、馬均、朱慶、張敏、陳其兵、柯永培、李廷軒、吳德、周小秋、袁繼超、楊錦秀、傅新紅、曾憲銀、王剛、王文明、莊天慧、張克英、秦文、曹墨菊 |
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獲批時間 | 團隊級別 |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團隊 | 陳代文 | 2006年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動物預防醫學團隊 | 文心田 | 2008年 | |
作物科學與技術團隊 | 黃玉碧 | 2010年 | |
教育部創新團隊 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團隊 | 潘光堂 | 2004年 | |
豬抗病營養分子機制的研究團隊 | 陳代文 | 2005年 | |
西南動物流行性疾病發生及免疫防治機理團隊 | 程安春 | 2009年 | |
川豬遺傳改良與安全生產團隊 | 李學偉 | 2013年 | |
動物抗病營養團隊 | 陳代文 | 2012年 | 農業部創新團隊 |
長江上游水稻種質改良與創新利用團隊 | 李仕貴 | 2012年 | |
豬營養團隊 | 吳德 | 2013年 | 科技部創新團隊 |
截至2016年5月,學校有教育部農業部重點實驗室6個,農業部科學觀測實驗站3個,教育部農業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科技部條件平臺1個,教育部科技部農業部創新團隊9個,以及四川省重點(高校)實驗室2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社科研究基地4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協同創新中心4個。
科研平臺一覽表(1995-2015)
類別 | 名稱 | 批準時間 | 批準部門 | |
---|---|---|---|---|
重點實驗室 | 部省重點實驗室(11個) | 西南作物基因資源與遺傳改良實驗室 | 2005 | 教育部 |
動物抗病營養實驗室 | 2007 | |||
西南作物基因資源創新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 | 2008 | 農業部 | ||
動物抗病營養與飼料重點實驗室 | 2011 | |||
西南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 | 2011 | |||
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 2011 | |||
動物疫病與人類健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2004 | 四川省科技廳 | ||
西南作物基因資源與遺傳改良實驗室 | 2006 | |||
長江上游林業生態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2008 | |||
動物抗病營養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2010 | |||
畜禽遺傳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2013 | |||
廳局重點實驗室(24個) | 作物生物工程實驗室 | 1995 | 四川省教育廳 | |
動物生物技術中心 | 1995 | |||
動物營養與飼料工程實驗室 | 1999 | |||
生態林業工程實驗室 | 1999 | |||
土地資源信息實驗室 | 2001 | |||
草業工程實驗室 | 2001 | |||
園藝植物種質改良實驗室 | 2001 | |||
森林保護學實驗室 | 2001 | |||
茶葉科學與工程實驗室 | 2004 | |||
農產品加工與儲藏工程實驗室 | 2004 | |||
畜禽品種資源發掘與利用 | 2006 | |||
無公害農藥研究實驗室 | 2006 | |||
四川省風景園林工程重點實驗室 | 2006 | |||
農業環境工程實驗室 | 2008 | |||
環境公害與動物疾病實驗室 | 2008 | |||
果樹栽培與生態實驗室 | 2009 | |||
魚類營養與安全生產 | 2010 |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重點實驗室 | 2013 | |||
木材工業與家具工程重點實驗室 | 2013 | |||
“作物重大病害”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 2015 | |||
牛低碳養殖與安全生產實驗室 | 2015 | |||
農業信息工程實驗室 | 2015 | |||
四川省環境保護土壤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 | 2012 | 四川省環保廳 | ||
四川省風景園林花卉工程實驗室 | 2015 | 四川省發改委 | ||
條件平臺 | 國家實驗獼猴種源基地 | 2005 | 科技部 | |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 | 西南作物育種工程研究中心 | 2006 | 教育部 | |
動物抗病營養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2007 | |||
西南玉米技術創新中心 | 2007 | 農業部 | ||
四川省農業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2000 | 四川省科技廳 | ||
四川省環境保護農村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 | 2012 | 四川省環保廳 | ||
四川風景園林藝術設計工程研究中心 | 2013 | 四川省教育廳 | ||
村鎮建設防災減災工程研究中心 | 2013 | |||
四川省新型飼用作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5 | 四川省科技廳 | ||
四川省作物帶狀復合種植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5 | |||
“農村水安全”四川省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2015 | 四川省教育廳 | ||
2011協同創新中心(5個) | 西南區生豬優質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 2013 | 四川省教育廳、財政廳 | |
川糧豐產高效協同創新中心 | 2014 | 四川省教育廳、財政廳 | ||
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 2014 | 四川省教育廳、財政廳 | ||
耕地保護與農產品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 2015 | 四川省教育廳、財政廳 | ||
西南城鎮風景園林協同創新中心(培育) | 2015 | 四川省教育廳、財政廳 | ||
社科研究基地(4個) | 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 2004 | 四川省教育廳 | |
四川農業特色品牌開發與傳播研究中心 | 2013 | |||
德國研究中心 | 2013 | |||
西南減貧與發展研究中心 | 2015 | |||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3個) | 玉米遺傳育種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2012 | 四川省科技廳 | |
水稻遺傳育種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2013 | |||
四川省動物疫病防控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2015 | |||
科學觀測實驗站(3個) | 獸用藥物與獸醫生物技術四川科學觀測實驗站 | 2011 | 農業部 | |
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四川科學觀測實驗站 | 2011 | |||
四川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 | 2011 | |||
國家綜合試驗站(1個) |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 | 2009 | 農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