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7年9月,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共有專職專任教師230多人,兼課專任教師110人,外聘專任教師近400人,專職黨政教輔人員(含輔導員)220多人。
專職專任教師:教授7人、副教授31人,博士6人、在讀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150多人,“雙師雙能型”教師83人,外籍、臺灣籍教師6人;廣西高校首批“卓越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學者”1人,廣西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工程人選2人,廣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業務能力提升計劃人選24人,廣西高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計劃人選4人,西部地區高校人才培養特別項目人選3人,廣西民辦高校“優秀教師”15人,國家留學基金委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人選2人;廣西高校各本科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6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立項及項目結項通訊評審專家1人,廣西高校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專家1人,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桂林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1人,廣西中國語言文學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1人,廣西師范大學博士后合作導師1人、博士生導師1人,廣西師范大學及桂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
廣西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工程人選:趙巧艷
廣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業務能力提升計劃人選:潘春麗、邢福生、呂思雅、周燕萍、謝海斌
廣西高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計劃人選:楊杰夫、劉亮龍
教學設施
截至2017年9月,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建有多媒體教室86間、實驗實訓室72間、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81個;建有球類館、塑膠跑道田徑場、風雨田徑棚等各類現代體育運動設施,校園網絡基本實現了辦公區、教學區和生活區全覆蓋。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漓江文化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5月10日,是漓江學院的直屬非實體研究機構,主要開展漓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開發、漓江流域歷史文化及其開發、漓江流域旅游文化及旅游資源開發、漓江流域生態文化與生態環境保護、漓江流域山水文化及景觀建設、漓江流域企業文化與社區公共文化建設、漓江流域文化的交叉學科及跨學科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整合與漓江文化對外傳播等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9月,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近五年來獲得廣西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項、廣西哲社規劃項目8項。
2018年4月,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承擔的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社會機制構建與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可持續性研究》經審核獲得結題,鑒定等級為良好。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9月,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78.59萬多冊,中外文期刊400種,電子資源電子期刊約6000種,遠程包庫使用電子圖書約150萬種,本地鏡像電子圖書10萬種,包庫使用學術視頻約16萬集(篇),已購買CNKI全文數據庫、讀秀中文學術搜索、超星電子圖書、超星學術視頻、VERS維普考試資源系統、愛迪科森網上報告廳等電子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