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應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嘉應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1764人,專任教師1269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125人、副高職稱354人、博士170人、碩士716人。截至2018年8月,學校有省級教學團隊12個、省級教學名師2人。
省級教學團隊: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團隊、中國史教學團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團隊、課程與教學論教學團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函數論教學團隊、漢語言文學專業主干課程教學團隊、雙師型優秀護理教學團隊、公共心理學教學團隊、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地理信息科學教學團隊、植物學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名師:苑星海、何日勝
省級精品課程(名單不全):結構化學、電路分析、客家音樂文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師職業技能、有機化學、植物學、中國現當代文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人體解剖學、植物生理學、課程與教學論、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C語言程序設計、混凝土結構、經濟法學、數據結構、文字學 [9]
教學成果
2011年6月,嘉應學院獲七項“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立項。
序號 | 項目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
1 | 李俊夫 |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定向培養基層“黨政戰略后備人才” | 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 |
2 | 馮君 | 客家學特色與歷史學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 |
3 | 彭夢俠 | 適應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化學實驗改革研究 | |
4 | 何日勝 | 地方性高校教材建設成功獲評國家級規劃教材的探索 | |
5 | 王金道 | 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創新與師范技能訓練體系研究 | |
6 | 索光舉 | 創新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 |
7 | 藺云 | 創新思維:數學文化教育教學的主旋律----高等數學課程教改探究 |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個客家研究院、1個校級研究院、1個校級研究所。
研究院名稱 | 屬性 |
---|---|
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 | 廣東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 |
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省市共建重點研究基地 | |
廣東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 | |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 |
粵臺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
校級研究院:嘉應學院客商研究院
校級研究所:嘉應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8月,學校發表客家研究論文10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130多部,承擔科研課題200余項,其中與中國國外院校合作課題近20項,參與中國國家社科基金課題5項。
學院部分科研成果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負責人 |
---|---|---|---|
1 | 加權Hilbert空間的若干特征 | 國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劉小松 |
2 | 基于NF-kB通路的浦桃種子酚類化合物改善胰島素抵抗的分子機制和構效關系研究 | 國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張聲源 |
3 | 中國左翼文學的想象與敘述(1927-1949) | 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 | 陳紅旗 |
4 | 20世紀王船山文學思想研究史 | 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 | 石朝輝 |
5 |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大雪核心競爭力中介平臺論研究 | 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 | 陳明 |
6 | 晚清民國時期粵東北客家僑鄉民間文獻收集、整理與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 肖文評 |
7 | 基于學校整體發展的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 杜德櫟 |
8 | 孔隙彈性問題的自適應有限元方法及其預處理算法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曾玉平 |
9 | 老化豬糞炭內源銅鋅在硫化物礦區土壤中的遷移轉化及環境風險研究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王開峰 |
10 | 雙酚F和雙酚S對斑馬魚生殖系統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陳偉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