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更新時間:2025-07-09 09:32:37發布時間:2022-02-18 13:39:42

高考填報志愿時,中山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中山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底,中山大學有專任教師369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167人,具有正高級職稱1504人,具有副高職稱1279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含雙聘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含雙聘2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19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6人、青年學者14人,“973”首席科學家(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20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1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8人,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29人,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獲得者9名,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4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
姓名 | 學術專長 | 當選時間 | 所屬學部 | 備注 |
---|
陳新滋 | 主要從事手性催化配體和不對稱合成研究領域的工作 | 2001年 | 化學部 | |
計亮年 | 主要從事生物無機化學研究 | 2003年 | 化學部 | |
曾益新 | 主要從事腫瘤學研究 | 2005年 |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 雙聘 |
陳小明 | 主要從事功能配合物與晶體工程研究 | 2009年 | 化學部 | |
羅俊 | 主要從事引力實驗的精密測量物理研究 | 2009年 | 數學物理學部 | |
張培震 | 主要從事地震地質和新生代地質研究 | 2013年 | 地學部 | |
高銳 | 主要從事地球物理與深部構造研究 | 2015年 | 地學部 | |
石鐘慈 | 主要從事陣特征值的定位問題、有限元的理論、非協調元的收斂性等研究 | 1991年 | 數學物理學部 | 雙聘 |
徐至展 | 主要從事光學光子學、激光、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等研究 | 1991年 | 數學物理學部 | 雙聘 |
黃榮輝 | 主要從事大氣動力學研究 | 1991年 | 地學部 | 雙聘 |
孔祥復 | 主要從事腫瘤系統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研究 | 1999年 |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 雙聘 |
鄭度 | 主要從事自然地理的綜合研究 | 1999年 | 地學部 | 雙聘 |
陳霖 | 主要從事認知科學和實驗心理研究 | 2003年 |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 雙聘 |
許寧生 | 主要從事真空微納電子學研究 | 2009年 | 信息技術科學部 | 雙聘 |
呂達仁 | 主要從事大氣物理學研究 | 2005年 | 地學部 | 雙聘 |
中國工程院院士
姓名 | 學術專長 | 當選時間 | 所屬學部 | 備注 |
---|
林浩然 | 主要從事魚類生理學及魚類養殖學的研究 | 1997年 | 農業學部 | |
林東昕 | 主要從事腫瘤遺傳研究 | 2013年 | 醫藥衛生學部 | |
王復明 | 主要從事基礎工程設施安全維護理論與技術研究 | 2015年 | 土木、水利與建筑學部 | |
孫玉 | 主要從事戰略兵器試驗系統、軍事戰略通信系統研制工作 | 1995年 |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 雙聘 |
謝立信 | 主要從事眼前節疾病的應用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治 | 2001年 | 醫藥衛生學部 | 雙聘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負責人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負責人 |
---|
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團隊 | 黎孟楓 | 國際金融課程群教學團隊 | 陳平 |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 | 吳承學 | 實驗生理科學教學團隊 | 王庭槐 |
中國近現代史本科教學團隊 | 桑兵 | 法醫學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 趙虎 |
化學教學團隊 | 陳小明 | 行政管理教學團隊 | 馬駿 |
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研究性教學團隊 | 王金發 | 外科學教學團隊 | 梁力建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團隊 | 李萍 | | |
國家級特色專業 |
---|
漢語言文學 | 歷史學 | 哲學 | 人類學 | 化學 | 法醫學 | 護理學 |
行政管理 | 工商管理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網絡工程 | 臨床醫學 | 會計學 | 預防醫學 |
微電子學 | 生物科學 |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 軟件工程 | 生物技術 | | |
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教學基地 |
---|
數學 | 物理學 | 化學 | 生物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歷史學 | 哲學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
經濟管理 | 法學 | 信息技術 | 物理學 | 化學 |
生物學 | 公共衛生 | 基礎醫學 | 臨床醫學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
數學分析 | 生理學 | 中級宏觀經濟學 | 現代生命科學 | 現代化學實驗與技術 |
領導科學 | 人體寄生蟲學 | 無機化學 | 法醫病理學 | 細胞與遺傳學實驗 |
思想道德修養 | 行政管理 | 史學概論 | 放射診斷學 | 政府績效評估 |
細胞生物學 | 基礎會計 | 綜合化學實驗 | 醫學統計學 | 實驗生理科學 |
植物學 | 藥理學 | 中國古代史 | 旅游地理學 | 牙體牙髓病學 |
有機化學 | 中國近代史 | 病理生理學 | 人類學田野調查實習 | 外科學 |
中國古代文學 | 人體解剖學 | 電動力學 | 中級微觀經濟學 | 大學英語 |
科研平臺
國家級科研機構 | 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有害生物控制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
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南海海洋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數字家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新藥(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 | AMOLED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 |
數字家庭互動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河口水利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半導體照明材料及器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物聯網芯片與系統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臨床醫學分子診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血管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新藥成藥性評估與評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RFID與物聯網芯片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
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 | 粵港澳發展研究院 | --- |
教育部重點科研機構 | 聚合物復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無機與合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干細胞與組織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機器智能與先進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眼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腫瘤學與抗腫瘤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熱帶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轉化醫學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熱帶大氣海洋系統科學教育部粵港澳聯合實驗室 | 數字家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超算工程軟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基因疫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南海海洋生物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食品與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實驗中心 |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 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 |
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 | 邏輯與認知研究所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 | 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
衛生部重點科研機構 | 眼科學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腎臟病臨床研究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輔助循環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醫藥生物衛生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