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湖南科技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7年5月,該校有教職工35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646人、正高職稱370人、博士學位教師838人;有國家863計劃主題專家1人、教育部科技委委員1人,“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四個一批”人才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教學名師等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8人,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特聘教授5人,湖南省“百人計劃”特聘教授5人,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1人、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1人,“徐特立教育獎”獲得者1人,湖南省教學名師、十佳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19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46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及培養對象3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及培養對象193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仇怡、田俐、劉友金、曾艷鈺、羅善明、鄒新月等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萬步炎
湖南省教學名師:劉友金、曾艷鈺等
國家級教學團隊:經濟學基礎理論課程群教學團隊(田銀華)
湖南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
經管類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 | 劉友金 | 2008年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 --- | 2008年 |
經濟學基礎理論課群教學團隊 | 田銀華 | 2009年 |
采礦工程專業課群教學團隊 | 馮濤 | 2009年 |
歷史專業教學改革創新團隊 | 楊鵬程 | 2010年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 劉德順 | 2010年 |
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5月,該校有5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主持省級以上教研教改課題750余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其中一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70項,省級優秀課程、重點課程和精品課程39門。學校擁有81個教學實驗室(中心)(其中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教育部“卓越計劃”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1個省級實踐教學平臺。有8個國家特色專業、17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省級“十三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國家特色專業:安全工程、采礦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化學(師范)、信息與計算科學、經濟學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湖南省級特色專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科學(師范)、漢語言文學(師范)、思想政治教育(師范)、材料化學
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旅游管理
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會計學、采礦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化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化工與材料實驗教學中心、電子與電氣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信息與電氣技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
跨文化交際 | 數學建摸與應用軟件 | 采礦學 | 測控技術及信號處理 |
國際貿易 | 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 計算機控制技術 | 田徑課程 |
基礎會計學 | C語言程序設計 | 課程與教學論 | 微觀經濟學 |
有機化學 | 綜合英語 | 高等數學 | 機械設計基礎 |
管理學 | 計算機文化基礎 | 現代教育學 | 電工學 |
物理化學 | 土力學 | 高級英語 | --- |
國家高等教學成果二等獎:礦業類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與實踐(2005年)等
省級重點學科
序號 | 學科門類 | 學科名稱 | 批準時間 | 所屬院系 |
---|---|---|---|---|
1 | 經濟學 | 應用經濟學 | 2012 | 商學院 |
2 | 法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201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3 | 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2012 | 人文學院 |
4 | 理學 | 化學 | 2012 | 化學化工學院 |
5 | 工學 | 機械工程 | 2012 | 機電工程學院 |
6 | 工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2012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7 | 工學 | 土木工程 | 2012 | 土木工程學院 |
8 | 工學 | 礦業工程 | 2012 | 能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
截至2017年5月,該校擁有地理空間信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海洋工程與先進礦山裝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南方煤礦頂板及煤與瓦斯突出災害預防控制安全生產”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重點實驗室、理論有機化學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礦山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頁巖氣資源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海洋礦產資源探采裝備技術湖南省工程實驗室等26個國家、省部級自科類科技創新平臺;該校擁有有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基地、湖南省新型工業化研究基地、湖南省黨建理論研究基地等9個省級社科類創新平臺。設有礦業工程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創新發展研究院等科學研究與戰略咨詢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