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學院已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模式。學院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突出外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的要求;開辦的會計學(注冊會計師)、金融學、市場營銷(汽車營銷與技術服務)等重點專業(方向)受到社會歡迎;《國際金融》、《市場營銷》、《經濟法概論》3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市場營銷專業入選為湖北省獨立學院重點培育本科專業首批立項建設項目;建立了“四位一體”、“五制并舉”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與評價體系;積極探索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新路子,強化學風建設;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以保證實現高素質、應用型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教師616人(其中專任教師539人),專任教師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213人,占39.5%,具有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教師448人,占83.1%。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學院設立了新生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單項獎學金,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科畢業生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學士學位證書。符合條件的專科畢業生可以通過“專升本”考試,繼續完成湖北經濟學院或其它學校本科段學習。學院重視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同美國俄亥俄大學、俄克拉荷馬基督大學和法國克萊蒙費朗第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學生拓展了更加寬廣的求知平臺。展望未來,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將充分發揮新機制的優勢,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為地方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做出貢獻!
學院現已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模式。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教學,以保障人才培養實現“學歷+能力”的目標。學院建立了“四位一體”、“五制并舉”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與評價體系;積極探索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新路子;重視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合校前的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其前身為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商業中學堂”。張之洞督鄂19年,深感中國“不貧于財,而貧于人才”,故以興學求才為治國之首務。1907,張之洞在“廢科舉”后第一次提出將商科職業教育從普通教育中獨立出來,創辦“湖北商業中學堂”。其辦學思想是,“課實”、“嚴教”,以及世界眼光和商戰能力。這一思想延續百年,承傳至今。
合并前的三所學校同屬財經類院校,不僅具有傳統商科的學科屬性和大致相同的人才培養目標,而且,它們在新中國成立后數十年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自己各具特色的培養定位和服務面向。原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積極面向市場和社會需要辦學,培養應用型
經濟管理人才;原武漢金融高等專科學校主要面向全國金融行業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原湖北省計劃管理干部學院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宗旨,主要面向地方發展需要,培養“本土化”的管理人才。總結三校數十年的辦學經驗與成效,歸結到一點:“重視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重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重視地方性和本土化人才培養”已經成為三所學校共有的人才培養特色。
“立足基層、依托行業、面向地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我校在辦學歷史過程中積淀的、一以貫之的傳統。這些積累,既是湖北經濟學院辦學的寶貴財富,也為學院辦學特色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三實”人才
湖北經濟學院組建成立后,在對傳統專科辦學特色進行總結、凝練的基礎上,根據本科人才對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在辦學指導思想上提出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當體現三個“更加重視”,即:在重視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更加重視基礎理論教育;在重視專業能力的同時,更加重視人文綜合素質;在重視崗位適應能力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的終身發展能力。培養有思想有能力的“實踐、實用、實干”型人才,也是該院致力于在本科發展平臺上弘揚光大的人才培養特色。
“541”工程
早在合校之初,學校黨委、行政就開始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著力培養“三實”人才的政策和舉措,其中包括從2004年開始實施的、以建立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為目標的“541”工程。其基本內容是:通過建設五大實踐教學平臺,培養四種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業與創新能力、就業競爭能力),實現一個目標,即“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素養、扎實專業知識、較強實踐能力、能解決問題的白領層、創業者、實業家”的人才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