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武漢紡織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3月,武漢紡織大學有教職員工近2000人,專任教師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600余人,博士500余人;擁有雙聘院士、外籍院士7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萬人計劃第一批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湖北省百人計劃人選12人,楚天學者計劃人選105人,以及一批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陽光學者”。
類別 | 名單 | |
---|---|---|
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 | 徐衛林 | |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 徐衛林、曾慶福 | |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 徐衛林 |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 | 徐衛林 | |
國務院特殊津貼 | 葛鳴松、賀經平、孫鋒、鄔步升、黃求根、潘宏根趙延雯、余穎芳、沈永明、余憲虎、廖添益、沈鈞平趙恒俠、金承聰、陳克強、錢家德、袁肇曾、徐云程王中砥、陳琪、沈瑞慶、方曉初、曾慶福、張仙珍馮昌、謝國華、徐衛林、常亞平、張建鋼、張尚勇吳麟章、楊洪林、朱平、梅順齊、胥朝陽、王棟 |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紡織材料與加工教學團隊工科數學教學團隊、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團隊物流管理與信息系統教學團隊 | |
全國優秀教師 | 歐陽敏昌、田巨平、楊洪林 | |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 徐衛林 |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徐衛林 | |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 姜明華 | |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 | 李靜 | |
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 | 李瓊英 | |
紡織之光教師獎 | 錢之光教育獎 | 曹明、陸必泰、梅順齊、沈瑞慶、錢家德、楊衛豐、曾凡理、孫清華、孫菊香 |
紡織之光教師獎 | 李建強、陳明珍、權衡、鐘安華、張昌、尹敏吳曉光、傅欣、張文輝、胡新榮、吳世林葉洪光、陶詠真、張如全、陳益人、張智明袁大鵬、姜會鈺、朱平、李萬軍 | |
中國政府友誼獎 | Kuzmichev Victor | |
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 | 劉勇 | |
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 | 劉勇、黃皆明、黃李勇、朱雯、孫菊香、喬丹 | |
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 | 第一層次 | 徐衛林、曾慶福 |
第二層次 | 田巨平、吳麟章、梅順齊、楊卓鴻、陳明珍曾慶福、常亞平、程建政、藍壽榮、黎繼子 | |
優秀青年骨干人才 | 王棟、孫利 | |
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 王棟 | |
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 沈瑞慶、陳克強、任雪莉、丁國強、楊洪林梅順齊、曾慶福、田巨平、鄧中民、朱海亮龔文邦、夏火松、朱勇、易長海、夏東升王棟、黎繼子、張建鋼、陳明珍、馬俊 | |
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 | 馬京林、徐衛林、楊崇才、王金華、吳麟章、鄒慶化楊鋒、劉慧宏、張昌、傅欣、吳濟宏、劉侃 | |
湖北省教學名師 | 夏火松、李建強 | |
湖北省“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 夏火松 | |
湖北省產業教授 | 趙付平、曾承、蔡明文 | |
湖北省優秀教師 | 何小亞 | |
湖北省十佳師德標兵 | 鐘安華 | |
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 | 胡新榮、劉侃、權衡 | |
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 | 徐衛林、孫菊香、凡蓉蓉、鐘安華 | |
湖北省政府編鐘獎 | Kuzmichev Victor、Guryev Alexey |
教學成果
武漢紡織大學部分教學成果獎
序號 | 項目名稱 | 獲獎年份 | 項目等級 |
---|---|---|---|
1 | 紡織行業大學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綜合改革與實踐 | 2014年 | 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2 | 基于智能教學平臺的線性代數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2009年 | 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3 | 知識管理視角的地方高校管理類本科專業與IT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 2013年 | 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4 | 地方高校管理類專業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2011年 |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
5 | 中美信管類專業培養模式比較研究 | 2010年 | 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第六次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獎 |
6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DCS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 2009年 | 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7 | 高校經管專業現代信息技術理論與應用體系的研究 | 2005年 | 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8 | 高校經管專業現代信息技術理論與應用體系的研究 | 2004年 | 湖北省第四屆教育科研成果評獎獲獎成果二等獎 |
武漢紡織大學科研機構一覽表
序號 | 機構名稱 | 主管部門 |
---|---|---|
1 | 湖北省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科技部 |
2 | 先進紡紗織造及清潔生產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國家發改委 |
3 | 紡織印染清潔生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4 | 紡織纖維及制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5 | 湖北省紡織新材料及其應用重點實驗室 | 湖北省科技廳 |
6 | 生物質纖維與生態染整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湖北省科技廳 |
7 | 湖北省數字化紡織裝備重點實驗室 | 湖北省科技廳 |
8 | 湖北省現代紡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9 | 湖北省牛仔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10 | 湖北省服裝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11 | 湖北省智能紡織材料創新與應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湖北省科技廳 |
12 | 湖北省服裝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13 | 湖北省紡織機電研究開發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14 | 湖北省紡織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15 | 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16 | 三維紡織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湖北省發改委 |
17 | 工業雷管安全裝配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湖北省發改委 |
18 | 湖北省先進紡紗技術工程實驗室 | 湖北省發改委 |
19 | 生物基紡織材料清潔生產與高值利用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 湖北省發改委 |
20 | 紡織產業鏈關鍵共性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 湖北省教育廳 |
21 | 生態苧麻產業關鍵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 湖北省教育廳 |
22 | 湖北省服飾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廳 |
23 | 企業決策支持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廳 |
24 | 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 湖北省文化廳 |
25 | 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紡織與服裝研發推廣中心 | 湖北省經信委 |
26 | 武漢紡織服裝數字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武漢市科技局 |
27 | 武漢服飾創意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武漢市科技局 |
28 | 武漢市生態染整及功能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武漢市科技局 |
29 | 武漢市大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武漢市科技局 |
30 | 武漢紡織大學生產力促進中心 | 武漢市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