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武漢科技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6年4月,有教職工26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841人;師資隊伍中副高以上職稱人員比例超過59%。擁有雙聘院士8人,國家“千人計劃”創新人才6人、“長江學者”1人、“千人計劃配套引智工程”項目8項,湖北省“百人計劃”9人,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29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
截至2015年6月,學校圖書館藏書刊221余萬冊;現代化信息網絡系統覆蓋全校;教學設備精良,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超過2.6億元;建有32個研究所、1所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5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孝感中心醫院、武鋼總醫院、武漢漢陽醫院、武漢普仁醫院、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總編制床位數達7718張。為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國家級教學團隊
專業 | 帶頭人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李亞偉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 孔建益 |
控制理論與應用 | 吳懷宇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
材料學
省級重點學科(10個):
材料學(1993年)、鋼鐵冶金(1993年)、機械設計及理論(1996年)、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1996年)、機械電子工程(1998年)、計算機應用技術(1998年)、化學工藝(1998年)、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2001年)、環境工程(2001年)、應用數學(2001年)
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
主講教師 | 課程名稱 |
吳懷宇 | 自動控制原理 |
鄧澤宏 | 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 |
顧華志 | 耐火材料工藝學 |
孔建益 | 機械原理 |
陳奎生 | 液壓傳動 |
方康玲 | 過程控制與集散系 |
校級精品分享課程(5門):
課程名稱 | 主講教師 |
生活中的微積分 | 李德宜 余勝春等 |
飲食與健康 | 李文芳 陳 丹等 |
道路交通安全 | 應保勝 郭建忠等 |
中國工藝美術史 | 白雪 |
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 | 張葵 |
研究機構
武漢科技大學牽頭組建了面向區域發展的“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并成立了“武鋼-武科大鋼鐵新技術研究院”,“韶鋼-武科大煉鐵技術研究所”。學校擁有湖北省屬高校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科研基地、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鋼鐵冶金及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冶金自動化與工程技術教育部研究中心 | |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湖北省耐火材料與高溫陶瓷重點實驗室 | 機械傳動與制造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煤炭化與新型碳材料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冶金工業過程系統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
冶金裝備與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冶金礦產資源高效利用重點實驗室 | |
智能信息處理與實時工業系統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
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綠色制造與節能減排科技研究中心 | 高效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湖北省協同中心 |
湖北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 | 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 釩資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
工業爐先進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培育) | 智能制造裝備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華科大牽頭、該校參與) | |
汽車零部件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武理工牽頭、該校參與) | 城鄉社區社會管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中南財大牽頭、該校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