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華中農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根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教職工2657人,其中教師1586人,教授421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千人計劃專家25人,萬人計劃專家28人,長江學者29人,國家杰青20人,973計劃首席科學家6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1人、崗位科學家5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7個。
專職院士:張啟發(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傅廷棟(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煥春(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級教學名師:鄭用璉(2003年)、張獻龍(2006年)、曹湊貴(2008年)、王石平(2011年)
省級教學名師:董元彥、趙斌、張獻龍、王石平、鐘漲寶、陳長水、柳俊、孫明、劉漢蘭、王衛民、姚家玲
萬人計劃
領軍人才 | 姓名 |
---|---|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郭文武、劉繼紅、何正國 、肖少波、姜道宏、徐強、邢永忠、朱龍付、嚴建兵、吳昌銀、羅杰、 趙書紅、彭貴青、程運江、譚文峰、 熊立仲、 陳玲玲 |
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 | 張獻龍 |
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 張俊飚 |
教學名師 | 曹湊貴 |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
分子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鄭用璉 |
生態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曹湊貴 |
園林植物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包滿珠 |
農產品貿易與營銷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李崇光 |
農村社會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鐘漲寶 |
農學專業生物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張獻龍 |
土壤學教學團隊 | 黃巧云 |
精品課程
類別 | 課程名稱 | |
---|---|---|
國家精品課程 | 獸醫外科學 | 農產品營銷學 |
動物繁殖學 | 生物信息學 | |
農業經濟學 | 有機化學 | |
土壤學 | 獸醫內科學 | |
植物育種學 | 園林植物育種學 | |
分子生物學 | 園林樹木學 | |
設施園藝學 | 園藝植物生物技術 | |
作物栽培學 | 基因操作原理 | |
動物育種學 | 植物生物技術 | |
土地管理學 | 地質與地貌學 | |
農村社會學 | 食品化學與分析 | |
生態學 | 植物生理學 | |
花卉學 | 普通昆蟲學 | |
細胞工程學 | 家畜解剖及組織胚胎學 | |
園藝植物栽培學 | 農業植物病理學 | |
微生物學 | 動物生理學 | |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 | 有機化學 | 園藝植物栽培學 |
分子生物學 | 植物生理學 | |
基因操作原理 | 植物生物技術 | |
細胞工程學 | 作物育種學 | |
動物生理學 | 基因的奧秘 | |
獸醫內科學 | 民俗文化鑒賞 | |
獸醫外科學 | 吃的思辨 | |
園林植物育種學 | 生態與可持續發展 | |
花卉學 | 魅力漢語 | |
設施園藝學 | 微生物與人類生活 | |
普通昆蟲學 | 蘑菇與人類生活 | |
作物栽培學 | 地質作用與奇觀 | |
地質與地貌學 | 美味水果的選育 | |
動物繁殖學 | 園藝專業導論 | |
動物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 | 食品化學與分析 | |
家畜育種學 | 土地管理學 | |
農產品營銷學 | 土壤學 | |
農村社會學 | 微生物學 | |
農業經濟學 | 園林樹木學 | |
農業植物病理學 | 園藝植物生物技術 | |
生態學 | 生物信息學 |
科研團隊
團隊類別 | 團隊名稱 |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 基因組研究與水稻遺傳改良創新研究團隊 |
園藝作物種植資源研究與遺傳改良創新研究團隊 | |
動物重要病原分子生物學及致病機理創新研究團隊 | |
教育部創新團隊 | 油菜的遺傳改良創新研究團隊 |
柑橘種質資源研究與遺傳改良創新研究團隊 | |
動物傳染病基礎與防治技術研究創新研究團隊 | |
豬種質創新與遺傳改良創新研究團隊 | |
作物——環境互作機理及其調控創新研究團隊 | |
園藝植物細胞工程與種創新研究團隊 | |
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 水稻產量遺傳改良創新團隊 |
豬基因組與育種創新團隊 | |
農業部創新團隊 | 作物產量遺傳創新團隊 |
柑橘抗逆種質資源發掘、創新與利用團隊 | |
微生物農藥資源開發和新產品創制創新團隊 | |
作物抗逆生物學創新團隊 | |
作物高產高效創新團隊 | |
結核桿菌基因調控網絡與藥物靶標研究創新團隊 | |
油菜種質資源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創新團隊 | |
豬基因組與遺傳改良創新團隊 | |
動物病毒與宿主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研究及新型疫苗創制創新團隊 | |
牛病防治基礎與技術創新團隊 | |
蔬菜變異器官形成的遺傳和分子機理研究創新團隊 | |
柑橘細胞工程與遺傳改良創新團隊 | |
激素調控作物生長發育及環境適應性研究創新團隊 | |
玉米種質資源創新和分子育種創新團隊 | |
水稻發育生物學與遺傳改良創新團隊 | |
油菜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團隊 | |
油菜病害綠色防控創新團隊 | |
油菜雜種優勢與分子育種創新團隊 |
重點科研機構
類別 | 名稱 |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 |
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動物疫病防控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北) |
部級重點實驗室 | 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農業部農業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武漢) | |
農業部農業微生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 | |
農業部油菜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 |
農業部華中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 | |
農業部豬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 |
農業部獸藥殘留檢測重點實驗室 | |
農業部長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 | |
農業農村部蛋品加工重點實驗室 | |
部級專業(工程)實驗室 | 國家獸藥安全評價實驗室 |
國家獸藥殘留基準實驗室 | |
國家級、部級研發中心 | 微生物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家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實驗動物中心 | |
國家蛋品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 | |
國家大宗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武漢) | |
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漢) | |
國家柑橘育種中心 | |
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 | |
國家果樹脫毒種質資源室內保存中心 | |
國家油菜武漢改良分中心 | |
國家蔬菜改良中心華中分中心 | |
油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動物生物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藥用植物繁育與栽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 | |
省級研發中心 | 湖北省水稻研究中心 |
湖北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湖北省柑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湖北省動物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綠色超級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湖北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現代農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湖北省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湖北省土壤污染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湖北省水生蔬菜保鮮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湖北農藥制劑研究中心 | |
蛋品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
藥用植物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
湖北省大宗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基地 | |
重要作物病蟲害防治理論與技術湖北省高校自主創新基地 | |
省部級質量檢測中心 | 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 |
農業部微生物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 | |
湖北省飼料質量監督檢驗站 | |
農業部種豬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 | |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 預防獸醫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作物病害監測和安全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
昆蟲資源利用與害蟲可持續治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
農業生物信息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
生豬精準飼養與飼料安全技術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 |
池塘健康養殖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 |
優勢農作物機械化生產技術與裝備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 |
省級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湖北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
農村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中心 | |
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農分中心 | |
湖北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院 | |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作物遺傳改良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農業生物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
動物疾病防控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
動物育種與疾病防治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
獸醫流行病學國際聯合研究與培訓中心 | |
湖北省利用昆蟲轉化有機廢棄物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