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武漢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7年11月,武漢大學共有專任教師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余人,有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10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2人次“973項目”(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6位“863項目”計劃領域專家、5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56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68位長江學者特聘及講座教授、39位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共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3個。
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 | 查全性 | 卓仁禧 | 李德仁 | 鄧子新 | 張俐娜 |
舒紅兵 | 龔健雅 | 朱玉賢 | 夏軍 | ||
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 | 李德仁 | 寧津生 | 劉經南 | 張祖勛 | 茆智 |
李建成 | 李曉紅 | ||||
人文社科資深教授(10人) | 譚崇臺 | 彭斐章 | 陶德麟 | 李龍 | 馮天瑜 |
劉綱紀 | 宗福邦 | 胡德坤 | 馬費成 | 曾令良 | |
國家級教學名師(15人) | 石云霞 | 汪存信 | 姚端正 | 樊明文 | 郭齊勇 |
李征航 | 孟勤國 | 馬費成 | 趙林 | 羅以澄 | |
劉耀林 | 丁俊萍 | 何炎祥 | 邊專 | 程功臻 |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3人) | 徐超江 | 鄧子新 | 龔健雅 | 易帆 | 李建成 |
呂應堂 | 趙少榮 | 鄒恒甫 | 李曉紅 | 譚錚 | |
于剛 | 舒紅兵 | 孫元章 | 陳化 | 龐代文 | |
趙興中 | 陳政 | 孫蒙祥 | 鄧曉華 | 劉正猷 | |
周翔 | 盧欣 | 劉夢赤 | 馮鈺锜 | 周創兵 | |
王高峰 | 黃雙全 | 張紹東 | 趙會江 | 郭德銀 | |
汪國平 | 雷愛文 | 章曉聯 | 莊林 | 楊楚羅 | |
張先正 | 盧文波 | 李振 | 劉義 | 李典慶 | |
張希承 | 施闖 | 汪的華 | |||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2人次,含連任) | 周翔 | 吳建國 | 周創兵 | 劉奮勇 | 張良培 |
龐代文 | 郭德銀 | 孫蒙祥 | 李建成 | 單杰 | |
李德毅 | 龔健雅 | 舒紅兵 | 陳智 | 李德仁 | |
何克清 | 郭林 | ||||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 李曉紅 | 劉正猷 | 趙興中 | 譚錚 | 龐代文 |
黃進 | 李建成 | 曾國安 | 周創兵 | 舒紅兵 | |
艾廷華 | 肖永平 | 郭林 | 張紹東 | 章曉聯 | |
朱慶 | 周翔 |
國家級教學團隊
序號 |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獲批時間 |
---|---|---|---|
1 | 口腔內科教學團隊 | 樊明文 | 2007 |
2 | 圖書情報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馬費成 | |
3 | 國際法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黃進 | |
4 | 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 李德仁 | 2008 |
5 | 微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陳向東 | |
6 | 思想政治理論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石云霞 | |
7 | 物理基礎核心理論課程教學團隊 | 姚端正 | 2009 |
8 | 衛星導航定位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李征航 | |
9 | 西方哲學教學團隊 | 趙林 | |
10 | 醫學機能實驗學教學團隊 | 汪暉 | |
11 | 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程功臻 | 2010 |
12 | 理信息系統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劉耀林 |
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3個):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主要協同)、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協同創新中心(牽頭)
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測繪遙感信息工程、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病毒學(聯合)、雜交水稻(共建)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多媒體軟件、國家衛星定位系統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態系統、武漢大氣遙感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0個):地球空間環境與大地測量、植物發育生物學、口腔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地理信息系統、人工微結構、水力機械過渡過程、生物醫學分析化學、水工巖石力學、組合生物合成與新藥發現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有機硅化合物及材料、建筑物檢測與加固、植物生物技術與遺傳資源利用、雷電防護與接地技術、時空數據智能獲取技術與應用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環境法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信息資源研究中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媒體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