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華中科技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擁有專任教師3400余人,其中教授12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師中有全職院士17人,雙聘院士1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9人、長江學者青年項目15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9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4人,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青年科學家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9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9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2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0人;獲批有1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其中,人文社會學科領域學術名師有:教育家朱九思、楊叔子;經濟學家張培剛;哲學家涂又光、鄧曉芒;高等教育專家劉獻君;中青年法學家易繼明;社會學專家賀雪峰、吳毅;新聞傳播學專家吳廷俊、張昆。
兩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楊叔子、熊有倫 程時杰 羅俊 丁漢陳孝平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崔昆、潘垣、張勇傳、周 濟、樊明武、李培根、段正澄、李元元、李德群、丁烈云、馬 丁 | |
雙聘院士 | 中科院院士 | 沈緒榜、姚建銓、葉朝輝、孫漢董、葛昌純、劉以訓 |
工程院院士 | 侯云德、趙梓森、吳中如、王正國、周宏灝 |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院系 | 年份 |
---|---|---|---|
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吳昌林 | 機械學院 | 2007 |
外科學教學團隊 | 陳孝平 | 第二臨床學院 | |
電工電子教學團隊 | 嚴國萍 | 電氣學院 | |
工程力學教學團隊 | 陳傳堯 |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2008 |
醫學免疫學教學團隊 | 沈關心 | 基礎醫學院 | |
計算機系列課程教學創新團隊 | 歐陽星明 | 計算機學院 | |
機械學科測控課程群教學團隊 | 楊叔子 |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 2009 |
材料加工工程教學團隊 | 李德群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
病理生理學教學團隊 | 王建枝 | 基礎醫學院 | |
基礎物理課程教學團隊 | 熊永紅 | 物理學院 | 2010 |
電機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陳喬夫 |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 |
生物技術特色專業教學團隊 | 余龍江 |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國家級精品課程
計算方法 | 天然藥物化學 |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 人力資源管理 | 臨床輸血檢驗 |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 藥理學 |
婦產科學 | 組織學與胚胎學 | 光纖通信技術 | 基礎物理學 |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 外國新聞傳播史 | 英漢互譯 |
人文社會科學哲學 | 生產運作管理 | 環境衛生學 | 大學英語 | 大學物理實驗 | 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 發酵工程 |
能源動力裝置基礎 | 通信電子線路 | 光纖光學 | 電氣工程基礎 | 內燃機原理 | 兒科學 | 電力電子學 |
疲勞與斷裂 | 操作系統 | 計量經濟學 | 電機學 | 工程力學 | 工程傳熱學 | 內科學 |
外科學 |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 電子線路設計與測試 |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 耳鼻咽喉科學 | 人體寄生蟲學 | 病理生理學 |
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 | 工程測試技術基礎 | 電子技術基礎 | 醫學免疫學 | 機械設計 | 生物化學 | 材料加工工程 |
省級精品課程
計算方法 | 會計學原理 | 道路工程 | 中國語文 | 臨床輸血檢驗 |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 藥理學 |
外國新聞傳播史 | 組織學與胚胎學 | 光纖通信技術 | 基礎物理學 | 稅收籌劃 | 新聞評論 | 英漢互譯 |
國際貿易 | 設計素描 | C語言程序設計 | 大學英語 | 大學物理實驗 | 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 法醫毒理學 |
能源動力裝置基礎 | 通信電子線路 | 大學英語聽說 | 電氣工程基礎 | 內燃機原理 | 兒科學 | 電視專題與專欄 |
古代漢語 | 生理學 | 數學分析 | 電機學 | 工程力學 | 工程傳熱學 | 微電子器件與IC設計 |
IC設計課程基礎 |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 電子線路設計與測試 |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 混凝土結構 | 人體寄生蟲學 | 病理生理學 |
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 | 工程測試技術基礎 | 電子技術基礎 | 醫學免疫學 | 機械設計 | 生物化學 | 材料加工工程 |
國家級科研機構
名稱 | 管理部門 |
國家研究中心 | |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56] | 科技部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
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 | 國家發改委 |
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 |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
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 | |
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
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
強電磁工程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發改委 |
制造裝備數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
國家企業信息化(CAD)應用支撐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 | 科技部 |
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
下一代互聯網接入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發改委 |
國家專業實驗室 | |
新型電機國家專業實驗室 | 外存儲系統國家專業實驗室 |
其他國家級科研機構 | |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1個 | "985工程"科技發展與人文精神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4個(111計劃) | 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 |
光電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 |
分子生物物理創新引智基地 | |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對策研究創新引智基地 | |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1個 | 華中科技大學 |
其他國家級科研機構8個 |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
武漢引力與固體潮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平臺 | |
武漢綜合性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大平臺 | |
國家能源煤炭清潔低碳發電技術研發(實驗)中心 | |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
國家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基地 | |
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武漢研究基地) |
省部級科研機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圖像信息處理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脈沖強磁場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計算機外存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智能制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醫學光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神經退行性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器官移植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腫瘤侵襲與轉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基本物理量測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靶向治療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其他部級重點實驗室 | |
環境與健康環境保護部重點實驗室 | 病理生理中醫藥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器官移植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骨代謝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呼吸系統疾病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針灸神經生物學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給排水建設部重點實驗室 | 中藥藥理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
生物靶向治療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生物信息與分子成像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引力與量子物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神經系統重大疾病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生物無機化學與藥物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材料化學與服役失效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數字流域科學與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分子影像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集群與網格計算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控制結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智能互聯網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船舶和海洋水動力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腫瘤侵襲轉移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天然產物化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工程結構分析與安全評定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電力安全與高效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藥物靶點研究與藥效學評價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食品營養與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敏感陶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數據存儲系統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電力安全與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新型電機與特種電磁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能源動力裝置節能減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制造技術國際標準研究中心 | 磁約束核聚變教育部研究中心 |
湖北省產業技術創新基地 | |
電子信息產業智能網絡信息融合技術創新基地 | 生物醫藥產業中藥新藥關鍵技術創新基地 |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
現代經濟學研究中心 | 媒介技術與傳播發展研究中心 |
現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
院校發展研究中心 | 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 |
創新發展研究中心 | 農村健康服務研究中心 |
駐外研究院 | ||
---|---|---|
深圳研究院 | 溫州研究院 | 蘇州研究院 |
佛山研究院 | 東莞研究院 | 無錫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