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師范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信陽師范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7年3月,學校共有教職工165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近60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100余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河南省優秀專家9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4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5人、河南省教學名師8人;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7個、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6個和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2個。
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5個):
生物數學、 新型功能材料、大別山動植物遺傳資源研究與種質創新、低維材料與清潔能源、微波通信與智能測控
截至2017年3月,學校建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3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8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4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7個河南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有河南省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和3個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培養基地,1個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1個河南省特色品牌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門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
課程名稱 | 課程主要負責人 | 課程名稱 | 課程主要負責人 | 課程名稱 | 課程主要負責人 |
---|---|---|---|---|---|
公共教育學 | 朱桂琴 | 高等代數 | 胡余旺 |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 鄔長安 |
政治經濟學 | 王文臣 | 有機化學 | 化學學院 | 常微分方程 | 數學學院 |
中國古代文學 | 楊有山 | 英語語言學 | 外語學院 | 植物學 | 盧東升 |
數學分析 | 郝涌、李學志 | 現代漢語 | 陳偉琳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衡彩霞 |
分子生物學 | 袁紅雨 | 體育教學論 | 王小美 | 內容資料來源于學校官網 |
截至2017年3月,學校建有4個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廳級社科研究機構;1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產學研共建工程研發創新平臺、1個河南省科學技術企業孵化器、1個河南省眾創空間、1個河南院士工作站、2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學校與河南大學、信陽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設“信陽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與中國林科院共建“大別山種群生態模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與信陽市人民政府共建“信陽市機電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與信陽市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共建“綠色建材協同創新中心”等。
人文社科研究機構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課程與教學改革研究所、淮河文明研究中心、大別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河南省中原文化與閩臺尋根研究中心
河南省紅色資源研究中心
自然科學研究機構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豫南非金屬礦資源高效利用河南省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建筑節能材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
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產學研共建工程研發創新平臺:河南省建材設備節能與智能化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新型節能礦物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種群生態模擬與控制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礦物節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別山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中心
河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大別山種群生態模擬與控制實驗室、低維材料與制備實驗室
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非金屬礦物加工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先進微納功能材料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共建研究機構
學校與中國林科院共建:大別山種群生態模擬與
控制重點實驗室
學校與信陽市浉河區政府共建:信陽市機電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學校與信陽方浩實業有限公司共建:非金屬礦研發中心
學校與河南大學、信陽市政府共建:信陽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校級研究機構
信陽師范學院中國農村綜合改革研究中心、古代文學研究所、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所、數學研究所、系統科學研究所、材料物理研究所、遺傳研究所、文獻信息研究所、非金屬材料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南北過渡帶研究中心、漢語國際教育研究所、旅游與城鄉規劃研究所、環境與規劃研究所、“豫南巖礦、寶玉石鑒定及加工中心”、大別山紅色資源與文化發展研究院、跨文化語言研究中心
校級協同創新中心
礦物節能材料協同創新中心、新中原華夏祖根文化保護傳承協同創新中心、先進材料與清潔能源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農村綜合改革協同創新中心、種群生態模擬與控制協同創新中心、“身心健康預測、防控與訓練協同創新中心”、區域教育綜合改革協同創新中心、當代河南文學與中原文化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大別山農業遺傳資源研究與利用協同創新中心、中原書畫協同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