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河南工程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河南工程學院師資水平較高。現有教職工1520人,專任教師131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20人,副高級職稱461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24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740人。現有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中原學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國家級及省級優秀教師17人,省政府特殊津貼、省優秀專家和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3人,省級教學名師、省科技創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師10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在內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類別名稱 | 教師姓名 |
---|---|
國家“萬人計劃” | 高丹盈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高丹盈、盧奎、劉文鍇 |
中原學者 | 高丹盈 |
河南省省管優秀專家 | 許瑞超、盧奎、段文平 |
河南省優秀教師 | 盧奎 、李曉春、王宏、王延偉、張海霞、段文平等 |
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 劉文鍇、盧奎、方建印、張海霞、郝好山 |
河南省教學名師 | 盧奎 |
河南省科技創新杰出人才 | 盧奎 [29] |
河南省科技創新杰出青年 | 盧奎、方建印 [30] |
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 | 王非 [31] 、黃全振 [32] 、張海霞 [26] 、劉文鍇、李紅艷、張松頃[33] 等 |
河南省教學團隊 | 紡織化學 [15] 、市場營銷 |
據2017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省級科研平臺5個,市(廳)級科研平臺6個,校級科研平臺21個,是河南省博士后研發基地。省級科研平臺中有省級工程實驗室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市(廳)級科研平臺中有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省高校工程技術中心2個、鄭州市重點實驗室2個;市廳級科技創新團隊6個;參與了“煤炭安全生產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和“紡織新產品生產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建有1個河南工程學院博士后研發基地。
科研平臺級別 | 科研平臺類別 | 科研平臺名稱 |
---|---|---|
省級科研平臺 | 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 紡織新產品開發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
煤化工資源綜合利用與污染治理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 ||
微生物治理瓦斯技術與裝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 ||
煤礦環境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 ||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河南省服用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市(廳)級科研平臺 | 河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輕化工程實驗室 |
礦山災害預防控制實驗室 | ||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中心 | 河南省高校棉型紡織新產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煤礦環境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鄭州市重點實驗室 | 紡織新材料新產品鄭州市重點實驗室 | |
鄭州市礦山環境地質災害與防治實驗室 | ||
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滾動支持 | 新型建筑材料與結構(與鄭州大學聯合申報) | |
市廳級科技創新團隊 | 鄭州市科技創新團隊 | 紡織工業企業碳核算系統 |
新型面料紡織品研發 | ||
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 | 服裝與家用紡織新產品 | |
納米紡織新產品 | ||
礦山安全與綠色開采 | ||
互聯網+智能制造 | ||
校級科研平臺 | 研究中心 | 數字印刷和紡織品印花色彩控制研究中心 |
能源資源環境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 | ||
資源環境與特色旅游研究中心 | ||
英語語言文學研究中心 | ||
環境監測與修復研究中心 | ||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棉型紡織新產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煤礦清潔開發與資源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電氣測量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機械可靠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研究所 | 動力機械與車輛工程研究所 | |
應用化學研究所 | ||
程序交易研究所 | ||
紡織科技與標準應用研究所 | ||
系統工程研究所 | ||
紡織企業低碳經濟研究所 |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會計研究中心 | |
企業經營與決策研究中心 | ||
黃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 | ||
實驗室 | 紡織材料實驗室 | |
煤礦災害預防控制實驗室 | ||
輕化工實驗室 | ||
現代設計技術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