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河南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4300多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的1400人,專兼職院士1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3人,教育部本科教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4人,“973”首席科學家2人,長江學者特聘專家3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青年千人計劃”專家1人,省級優秀專家34人,各級特聘教授62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24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1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團隊13個。
973首席科學家:宋純鵬、萬師強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得主:傅聲雷、萬師強、宋純鵬、馮兆東
國家級教學名師:耿明齋、王立群
省級教學名師:秦耀辰、耿明齋、孟彩云、宋純鵬、王崇喜、楊 軍、王寶童、牛保義、王立群、李偉昉、李蘊才、陳家海、劉繡華、谷艷芳、馬建華、李鎖
教學團隊
帶頭人 | 教學團隊名稱 | 省級獲評時間 | 國家級獲評時間 |
---|---|---|---|
劉繡華 | 分析化學專業教學團隊 | 2013 | |
秦耀辰 | 地理科學主干課程教學團隊 | 2007 | 2010 |
趙國祥 | 應用心理學教學團隊 | 2011 | |
劉志軍 | 教育學專業教學團隊 | 2010 | |
程民生 | 中國古代史教學團隊 | 2009 | |
閻照祥 | 世界歷史教學團隊 | 2011 | |
尚富德 | 植物生物學教學團隊 | 2009 | |
王崇喜 | 球類運動教學團隊 | 2007 | |
楊軍 | 體育運動技能教學團隊 | 2012 | |
徐盛桓 | 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團隊 | 2008 | 2008 |
關愛和 |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團隊 | 2008 | 2009 |
張偉風 | 光學與近代物理教學團隊 | 2010 | |
王立群 |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 | 2012 | |
吳澤勇 | 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教學團隊 | 2013 | |
顧玉宗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學團隊 | 2015 | |
王性玉 | 財務管理教學團隊 | 2015 |
精品課程
所屬學院 | 負責人 | 課程名稱 | 省級獲評時間 | 國家級獲評時間 |
---|---|---|---|---|
法學院 | 陳景良 | 法學概論 | 2010 | |
化學化工學院 | 董學芝 | 分析化學 | 2004 | |
環境與規劃學院 | 馬建華 | 自然地理學 | 2003 | |
高建華 | 土地管理學 | 2006 | ||
苗長虹 | 經濟地理學 | 2009 | 2009 | |
喬家君 | 遙感數字圖像處理 | 2011 | ||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 姜保慶 | 離散數學 | 2010 | |
馬駿 | 網絡應用編程 | 2011 | ||
教育科學學院 | 汪基德 | 教育技術學 | 2004 | |
劉濟良 | 德育原理 | 2008 | 2008 | |
趙國祥 | 管理心理學 | 2007 | 2008 | |
劉志軍 | 課程與教學論 | 2007 | 2010 | |
經濟學院 | 蘇科五 | 國際貿易 | 2005 | |
孫世強 | 財政學 | 2009 | ||
歷史文化學院 | 賈玉英 | 中國古代史 | 2004 | |
閻照祥 | 世界歷史 | 2005 | ||
黃正林 | 中國近現代史 | 2010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樹功 | 毛澤東思想概論 | 2004 | |
孟彩云 | 思想道德修養 | 2005 | ||
生命科學學院 | 李鎖平 | 遺傳學 | 2007 | |
宋純鵬 | 植物生理學 | 2006 | ||
谷艷芳 | 動物學 | 2009 | ||
體育學院 | 楊 軍 | 田徑 | 2010 | |
栗勝夫 | 武術 | 2009 | ||
王崇喜 | 足球 | 2008 | 2009 | |
土木建筑學院 | 鮑 鵬 | 混凝土結構原理 | 2011 | |
外語學院 | 王寶童 | 英國文學選讀 | 2003 | |
劉辰誕 | 英語語言學 | 2010 | ||
牛保義 | 高級英語 | 2009 | 2009 | |
文學院 | 胡山林 | 文學欣賞導引 | 2006 | |
關愛和 | 中國近代文學史 | 2008 | 2009 | |
李偉昉 | 比較文學 | 2010 | 2010 | |
物理與電子學院 | 尹國盛 | 光學 | 2005 | |
張忠鎖 | 原子物理學 | 2008 | ||
張偉風 | 近代物理實驗 | 2011 | ||
藥學院 | 許啟泰 | 藥理學 | 2007 | |
藝術學院 | 陳家海 | 合唱與指揮 | 2006 | |
李建設 | 展示設計 | 2006 | ||
陳 放 | 鋼琴 | 2008 |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4個。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國家教育部體育藝術師資培訓培養基地、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等5個國家級教育、科研基地。
國家重點實驗室:棉花生物學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納米雜化材料應用技術、高效顯示與照明技術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抗體藥物開發技術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種功能材料、植物逆境生物學、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技術實驗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體育改革與發展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種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植物逆境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納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天然藥物與免疫工程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區域模擬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省心理與行為實驗室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納米功能材料及其應用、新型城鎮化與中原經濟區建設、黃河文明、作物逆境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