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中國海洋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中國海洋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4月,校現有教職工35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750余人,博士生導師474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66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2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萬人計劃”入選者1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20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山東省“泰山學者”54人,“泰山學者攀登計劃”特聘教授3人,“筑峰人才工程”特聘教授49人、“繁榮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0人,“青年英才工程”教師10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9人,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0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11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0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2人。
作家王蒙擔任學校顧問、教授、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名譽院長,國家海洋局原局長王曙光受聘學校顧問、教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物理學家錢致榕受聘學校顧問、特聘講席教授、行遠書院院長,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受聘為名譽教授,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茅盾文學獎得主賈平凹、遲子建、張煒,及畢淑敏、余華、鄭愁予、尤鳳偉、王海、嚴力、鄧剛、劉西鴻等12位作家受聘為“駐校作家”,漢學家沃爾夫岡·顧彬擔任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主任,有500多位中國國內外專家、學者組成的“客座教授團”以及來自十幾個國家的40多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海外教授團”。 [2]
兩院院士
姓名 | 備注 | 姓名 | 備注 |
---|---|---|---|
文圣常(專職)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麥康森(專職)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管華詩(專職)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吳立新(專職)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馮士筰(專職)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宋微波(專職)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李慶忠(專職)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張國偉(雙聘)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李華軍(專職)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劉鴻亮(雙聘)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包振民(專職)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高從堦(雙聘)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金翔龍(雙聘)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入選時間 |
---|---|---|
海洋學教學團隊 | 馮士筰 | 2007年 |
細胞生物學教學團隊 | 樊廷俊 | 2008年 |
海洋無脊椎動物養殖學課程教學團隊 | 王昭萍 | 2009年 |
海洋化學課程教學團隊 | 楊桂朋 | 2010年 |
山東省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獲批時間 |
---|---|---|
海洋學課程教學團隊 | 馮士筰 | 2007年 |
法語教學團隊 | 李志清 | 2007年 |
細胞生物學教學團隊 | 樊廷俊 | 2008年 |
食品保藏原理與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曾名湧 | 2008年 |
海洋無脊椎動物養殖學課程教學團隊 | 王昭萍 | 2009年 |
海洋氣象學教學團隊 | 劉秦玉 | 2010年 |
海洋化學課程教學團隊 | 楊桂朋 | 2010年 |
港口及海岸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 李華軍 | 2010年 |
環境海洋學教學團隊 | 高會旺 | 2011年 |
大學物理教學團隊 | 馬君 | 2012年 |
食品化學教學團隊 | 汪東風 | 2012年 |
精品課程
類別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批準時間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海洋學 | 馮士筰 | 2004 |
海洋化學 | 張正斌 | 2004 | |
食品化學 | 汪東風 | 2004 | |
物理海洋學 | 吳德星 | 2006 | |
食品保藏原理與技術 | 曾名湧 | 2007 | |
衛星海洋學 | 劉玉光 | 2007 | |
貝類增養殖學 | 王昭萍 | 2007 | |
大學法語 | 李志清 | 2007 | |
海洋調查方法 | 鮑獻文 | 2008 | |
環境海洋學 | 高會旺 | 2008 | |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 | 麥康森 | 2010 | |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 大學生人生發展與素養建構 | 王萍 | 2011 |
海洋學--認識海洋的科學 | 王秀芹 | 2012 | |
貝類增養殖學 | 王昭萍 | 2012 | |
海洋學 | 王秀芹 | 2012 | |
海洋科學導論 | 趙進平 | 2013 | |
水產學導論 | 溫海深 | 2013 | |
海洋權益與中國 | 干焱平 | 2013 | |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 環境海洋學 | 高會旺 | 2013 |
食品化學 | 汪東風 | 2013 | |
食品保藏原理與技術 | 曾名湧 | 2013 | |
海洋調查方法 | 周良明 | 2013 | |
海洋化學 | 李鐵 | 2013 | |
衛星海洋學 | 劉玉光 | 2013 | |
物理海洋學 | 蘭健 | 2013 |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有國家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3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9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5個,青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海洋生物工程中心1個,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國家海洋局共建)1個,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5個, “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1個,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4個,山東省“十二五”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2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4個,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和中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研究中心3家智庫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