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武夷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1月,共有教職員工1000余人,專任教師7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占35%,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75%;引進臺灣博士20余名;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福建省教學名師5人。
此外,130多位院士、“長江學者”、“閩江學者”和知名專家聘為學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多國文教專家在校任教。
教學建設
教學成果
截至2013年10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個(茶學、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編導、物流管理),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6個,省級精品課程13門,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45個,校級特色專業13個,校級教學團隊12個,校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6個、校級精品課程37門,校級重點課程50門
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
所在部門 | 項目名稱 | 級別 | 項目負責人 | 職稱 | 立項時間 |
---|---|---|---|---|---|
茶與食品學院 | 茶學特色專業 | 國家級 | 楊江帆 | 教授 | 2010.7 |
旅游學院 | 旅游管理特色專業 | 省級 | 周作明 | 教授 | 2011.7 |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特色專業 | 省級 | 鄭細鳴 | 副教授 | 2011.7 |
茶與食品學院 | 茶學特色專業 | 省級 | 楊江帆 | 教授 | 2010.4 |
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所在部門 |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職稱 | 立項時間 |
---|---|---|---|---|
旅游學院 | 旅游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 周作明 | 教授 | 2009.4 |
藝術學院 | 藝術設計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 李銳軍 | 副教授 | 2011.7 |
商學院 | 海西物流與供應鏈教育中心 | 裘國偉 | 副教授 | 2010.8 |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 雙證書教育背景下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徐穎惠 | 教授 | 2010.1 |
機電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模式研究與實踐 | 王效華 | 副教授 | 2011.7 |
茶與食品學院 | 茶文化經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楊江帆 | 教授 | 2010.8 |
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所在部門 |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職稱 | 立項時間 |
---|---|---|---|---|
茶與食品學院 | 茶學實驗教學中心 | 楊江帆 | 教授 | 2013.4 |
藝術學院 | 藝術與設計實驗教學中心 | 陳鐸 | 教授 | 2013.4 |
機電工程學院 |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盧道明 | 教授 | 2008.7 |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 化學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陳良璧 | 副教授 | 2007.7 |
省級教學團隊
所在部門 |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職稱 | 立項時間 |
---|---|---|---|---|
旅游學院 | 酒店管理教學團隊 | 周作明 | 教授 | 2009.6 |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 化學實踐課群教學團隊 | 徐穎惠 | 教授 | 2010.4 |
茶與食品學院 | 茶學教學團隊 | 楊江帆 | 教授 | 2011.7 |
省級精品課程
所在部門 |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職稱 | 立項時間 |
---|---|---|---|---|
傳媒與動漫學院 | 傳播學 | 路善全 | 教授 | 2010.4 |
旅游學院 | 旅游規劃學 | 周作明 | 教授 | 2010.4 |
藝術學院 | 中國美術十六講 | 金銀珍 | 教授 | 2011.7 |
藝術學院 | 版畫 | 陳鐸 | 教授 | 2011.7 |
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 | 綜合英語 | 劉泉厚 | 副教授 | 2010.4 |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 離散數學 | 黃忠銑 | 副教授 | 2010.4 |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 數學分析 | 鄒立夫 | 教授 | 2011.7 |
商學院 | 國際市場營銷學 | 王懷軍 | 教授 | 2011.7 |
機電工程學院 | 大學物理 | 盧道明 | 教授 | 2011.7 |
思想政治理論部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 郭萌 | 教授 | 2011.7 |
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 建筑法律與法規 | 陳堅 | 高級工程師 | 2009.6 |
藝術學院 | 版畫 | 陳鐸 | 教授 | 2006.5 |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 離散數學 | 魏耀華 | 教授 | 2006.5 |
截至2015年4月,學校建設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宋明理學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態產業綠色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2011中國烏龍茶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武夷茶資源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綠色化工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