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合肥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6月,該校共有專任教師919人,其中高級職稱365人。常年在校外籍教師20多人,4人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11人獲得“黃山友誼獎”。
通過柔性引進,聚集了包括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王祥科、“千人計劃”章罕、“百人計劃”萬印華、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鎖江、皖江學者羅熙淳等一批領軍人才。通過實施了“1251”人才計劃,引進一批高質量、高層次的德籍人才,一批高端的科技創新團隊正在形成。
截至2017年4月,該校共有國家特色專業5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國家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批準的對外合作辦學專業3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3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生物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工業設計
安徽省級特色專業(6個):電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工程管理、工業設計
安徽省重點試驗培養專業(1個):金融學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4個):工業設計、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軟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物流管理、生物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省級教學團隊(3個):大學數學課程教學團隊、教育學科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基礎化學課程教學團隊
省級精品課程(11門):發酵工程與設備、在系統編程技術、高等數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數據結構、生物化學、物理化學、課程與教學論、人機工程學、高級財務管理、中國古代文學
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4個):基礎實驗與實踐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中心、機械工程實驗實訓中心 (安徽省應用型高校聯盟)、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示范實習實訓中心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能力導向的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省級校企共建實踐教育基地(1個):合肥學院-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省級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中外合作辦學專業(12個):工業設計、機械設制造與自動化、物流管理等
教學成果
該校于2003年率先提出“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辦學定位,圍繞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這一中心,推動辦學定位、專業結構等八個轉變,系統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其中,“地方性、應用型”已寫入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體系,成為國家標準。
2009年該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根據劉延東同志和陳希同志批示,教育部總結形成《關于合肥學院等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調研報告》在全國推廣。2014年4月16日,中國教育報在頭版頭條以《一所地方高校的轉型突圍》為題專門報道該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2014年,《突破學科定勢,構建模塊化課程,重構能力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課題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5年獲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2016年聯合德國大陸集團、德國應用科學大學設計“雙元制”高等教育專業,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
2016年9月,教育部評估中心領導在對學校審核評估反饋會上指出,合肥學院是全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第一方陣的排頭兵。合肥學院模式值得推廣,可以復制。
2009年至2017年4月,學生共獲得各類科技競賽省級以上獎項1059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46項、一等獎和特等獎47項,多個獎項為全省高校唯一或首次。如第十屆“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全國總決賽特等獎(第一名)。中德青年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入駐創業團隊30家,注冊公司14家。2016年有145項國家級和375項省級創新創業項目立項,新增18項大學生創客實驗室建設計劃,保持安徽省高校第一
截至2018年4月,該校建有兩個院士專家工作站,重點開展水環境治理及污染控制和功能性離子液體動力電池電解液的研究工作;獲批安徽省第七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環境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城市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現代電子控制與檢測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環巢湖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以及省級工程技術中心、行業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11個省級平臺。
2012年,德國物流協會在該校設立了合肥分會。建有“深裝合大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安徽合大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合肥學院—新方舟創意工場”等一批校企共建的“嵌入式”實驗室。
學校同時還設有房地產研究所、合肥環境工程研究院、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應用化工研究所、旅游咨詢與規劃研究所、知識產權研究所、現代管理研究所、江淮文化研究所、土木工程管理研究所、發酵工程研究所、中德過程—新能源技術研究所、基礎教育研究所、外國文化研究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中德合作環境技術轉化中心、藝術設計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
與中科院過程所合作,學校成立了合肥學院水環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專家工作站,承擔了環巢湖82條河流底泥污染分析等工作,派河解析和保護方案制訂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引進英國Strathclyde大學羅熙淳教授、院士專家工作站專家曹宏斌教授為學校皖江學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