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亳州學院師資力量: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有專任教師417人,其中教授53人、副教授106人,專任教師中博士46人。 [5] 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教師152人(博士17人)。學院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省級教壇新秀5人,省級專業帶頭人7人,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省級教學團隊4個。
省級教學名師(高職):張立馳、張良、王玉民、王甫成、李穎、劉崢、張慧芳
省級教壇新秀(高職):曹帥、康宇、王永、徐建中、謝東
省級教學團隊(高職):制藥工程專業教學團隊(負責人:歐陽文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負責人:王正明)、綜合英語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王永)、高等數學教學團隊(負責人:唐樹喬)
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數學教育
省級特色專業 (高職):旅游服務與管理、物流管理、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學前教育、語文教育、數學教育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商務英語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高職):會計電算化、初等教育、美術教育、生物技術及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
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高職):教師教學技能訓練中心、化學化工實訓(實驗)中心、心理實驗中心
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高職):藥物分析與華佗國藥校企合作基地、生物技術人才實踐教育中心、物流工程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
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高職):卓越藥物分析檢驗技師人才計劃、卓越白酒釀酒技師人才培養計劃
省級精品課程(高職):亳文化概論、經濟法、綜合英語、小學英語教學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解析幾何、教師書寫技能
省級大學生創客實驗室建設計劃(高職):“雪中飛”創客空間、追夢大學生創客空間
教學成果
截至2016年6月,學校學生在國家、省級學科與技能競賽中獲獎420多人次。2010年-2012年,學校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8項。
省級教學成果獎
獲獎年份 | 獲獎級別 | 獲獎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
2012年 | 一等獎 | 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 | 王正明、張慧芳 |
2013年 | 三等獎 | “服務引領、項目驅動、學賽結合” —數學教育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 楊景保、徐建中 |
2013年 | 三等獎 | 高職高專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 | 胡利華、沈曉燕 |
2013年 | 三等獎 | 基于新課程的教師培訓項目——教具制作的開發與實施 | 張良 |
2013年 | 三等獎 | 高職經管類ERP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 劉崢、朱麗 |
2013年 | 三等獎 |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多元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 胥振國、向敏 |
2013年 | 三等獎 | 服務區域經濟的中藥專業校內“企業化+車間式” 實訓平臺建設與實踐 | 劉耀武、程磊 |
2013年 | 三等獎 | “傳統為基、理實一體、仿真模擬”突顯傳統與現代 緊密結合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 | 鞠康、劉耀武 |
2010年 | 三等獎 | 現代漢語實用教程和現代漢語實用教程習題解答與相關資料 | 胡利華 |
科研機構
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建有基礎教育研究所、文化旅游研究所、古井文化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亳州市智慧產業與物聯網技術研究所、亳安中藥日化研究所、中醫藥文化研究所、綠色能源技術與應用研究所等科研機構;設立復旦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亳州分院;成立亳文化研究中心,設立亳州市五禽戲研究基地、亳州二夾弦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4年至2015年,學院教師共獲得專利號62項。
截至2015年7月,亳文化研究中心成功申報省部級課題20項,在三類以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
2015年獲得安徽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4項,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3項,省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1項、一般項目2項,市級科研項目2項,橫向課題10項。共獲得科研經費56.6萬元。
2016年獲得安徽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8項、重大項目1項,安徽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3項,國家人文專項任務1項。共獲得科研經費5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