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巢湖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有教職工853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239人,碩士以上學位698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4人;省級教學團隊8個,省級教學名師11人,省級教壇新秀19人;建有省級應用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中心。
省級教學名師:徐柳凡、魯業頻、方習文、萬新軍、 鄭尚志、張安東、朱定秀、楊漢生、陳恩虎、魯文勝、朱禮龍
省級教壇新秀:史寒蕾、王冬銀、趙祺、李素平、徐玉瓊、余榮琦、朱平、任玲芝、方玲梅、干玉勤、石惠
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獲評年份 |
---|---|---|
美術學教學團隊 | 傅愛國 | 2008年 |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 | 徐禮節 | 2010年 |
歷史學主干課程群教學團隊 | 陳恩虎 | 2010年 |
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團隊 | ------ | ------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 鄭小春 | 2013年 |
統計學省級教學團隊 | 趙開斌 | 2014 |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 | 柯應根 | 2015年 |
軟件工程課程群教學團隊 | 梁寶華 | 2016年 |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5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6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4項、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5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精品開放課程3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0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巢湖學院—安徽三聯泵業集團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法學、廣播電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動畫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旅游管理、公共事業管理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體育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
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電工電子工程實訓中心、影視動畫實訓中心、網絡工程實習實訓中心、巢湖學院化學實驗中心等
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卓越市場營銷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軟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VBSE經管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巢湖學院——安徽華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巢湖學院安徽省運酒廠集團有限公司實踐教育基地、巢湖學院—珠海世紀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移動互聯協同創新中心等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創業教育為導向的自動化人才培養模式試驗區
省級精品開放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籃球、酒店文秘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中國美術史、無機及分析化學 、世界文化史、發展心理學、微觀經濟學、有機化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旅游管理信息系統實務、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擁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校級科研機構21個。
巢湖學院科研機構設立一覽表
機構名稱 | 依托單位 | 類別 | 設立時間 |
---|---|---|---|
環巢湖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巢湖學院 | 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2013 |
戲劇文學研究所 | 文學傳媒與教育科學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08 |
數字控制技術研究所 | 信息工程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08 |
新型功能材料與精細化學品研究所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08 |
巢湖流域經濟文化研究所 | 旅館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08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發展規劃處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0 |
藝術與創意產業研究中心 | 文學傳媒與教育科學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0 |
哲學研究所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0 |
翻譯研究所 | 外國語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1 |
配位化學研究所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1 |
應用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中心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1 |
鄉村治理研究所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1 |
水環境研究中心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2 |
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所 | 藝術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3 |
網絡與分布式系統研究所 | 信息工程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3 |
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 | 旅游管理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4 |
數理工程研究中心 |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5 |
聚合物微成型模具技術研究所 |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6 |
智能機械與機器人研究所 |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6 |
應用經濟學研究所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7 |
全民健身及體育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 體育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7 |
移動互聯協同創新中心 | 信息工程學院 | 校級科研機構 | 2017 |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