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范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安徽師范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5年11月,學校現有教職工24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410余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810余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7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講席教授7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8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47人,5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名師,12個省級教壇新秀。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團隊帶頭人 | 成立時間 |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 | 余恕誠教授 | 2006年 |
分析化學教學團隊 | 方賓教授 | 2008年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 | 王先俊教授 | 2011年 |
國家級教學名師:余恕誠教授。
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
地理科學、漢語言文學、生物學、歷史學、英語、電子信息工程、教育學、音樂學、化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公共心理學、教育學原理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育發展史略、小學生心理輔導
省級精品課程:數學分析、概率論、計算機基礎(公共課)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范大學有省、部重點科研機構16個。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8個省級和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2個省級創新團隊。1個國家級高中化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高中地理骨干教師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科研平臺如下:(省部級、校級)
序號 | 科研機構名稱 | 建立時間 | 依托單位 | 負責人 | 備注 |
1 | 中國詩學研究中心 | 2001年 | 安徽師范大學 | 丁放 |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文科研究基地 |
2 | 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 2003年 | 安徽師范大學 | 王世華 | 省高校重點文科研究基地 |
3 | 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 | 2003年 | 安徽師范大學 | 陸林 | 省高校重點文科研究基地 |
4 | 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 2003年 | 安徽師范大學 | 錢廣榮 | 省高校重點文科研究基地 |
5 | 功能性分子固體重點實驗室 | 2004年 | 安徽師范大學 | 魏先文 | 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
6 | 化學生物傳感重點實驗室 | 2007年 | 安徽師范大學 | 王倫 | 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
7 | 安徽省重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重點實驗室 | 2002年 | 安徽師范大學 | 聶劉旺 | 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8 | 生物環境與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 | 2004年 | 安徽師范大學 | 席貽龍 | 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
9 | 資源環境與地理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07年 | 安徽師范大學 | 焦華富 | 省級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10 | 安徽遙感考古工作站 | 2002年 | 安徽師范大學 | 王心源 | 中科院遙感考古聯合實驗室分站 |
11 | 教育科學研究所 | 1985年 | 教育科學學院 | 王守恒 | 教育廳批準 |
12 | 安徽省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 | 1993年 | 教育科學學院 | 王清 | 省電教館批準 |
13 | 教育技術綜合實驗室 | 2001年 | 教育科學學院 | 張克松 | 校級重點實驗室 |
14 | 美育研究所 | 2002年 | 美術學院 | 巫俊 | 學校批準 |
15 | 數學研究所 | 1982 |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 宋衛東 | 學校批準 |
16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所 | 1998 |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 章昭輝 | 學校批準 |
17 | 原子與分子物理實驗室 | 2001年 |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 崔執鳳 | 校級重點實驗室 |
18 | 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 | 2003年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魏先文 | 校級重點實驗室 |
19 | 生物多樣性研究重點實驗室 | 2001年 | 生命科學學院 | 聶劉旺 | 校級重點實驗室 |
20 | 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 | 2001年 | 國土資源旅游學院 | 查良松 | 校級重點實驗室 |
21 | 分析測試中心 | 1986年 | 環境科學學院 | 趙廣超 | 學校批準 |
22 | 環境科學研究中心 | 1987年 | 環境科學學院 | 吳孝兵 | 學校批準 |
23 | 女性研究會 | 2006年 | 教育工會 | 俞曉紅 | 學校批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