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安徽工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共有教職工2029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22人、副高級職稱46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97人;有省級教學團隊14個。
截至2017年11月,學校擁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人、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30人、安徽省百人計劃人選2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人才15人、安徽省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人選5人、省級及以上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省級教學名師19人、省級教壇新秀26人;省級名師工作室7個、省級高校高端人才團隊5個;博士生導師32人、碩士生導師434人。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鄭俊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何孝軍、張千峰、段泰軻
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王先柱
安徽省教學名師:龍世剛、洪乃剛、曹天守、方慶琯、邱支振、陳松林、余曉流、崔平、冷護基、秦鋒、王建軍、張捍東等
安徽省教壇新秀:佘慧莉、馮建有、吳金南、劉玉琳等
安徽省教學團隊一覽表
教學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年份 |
---|---|---|
工程力學教學團隊 | 王彪 | 2008 |
電氣與自動化教學團隊 | 李明河 | 2008 |
化工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水恒福 | 2010 |
應用經濟學教學團隊 | 李致平 | 2010 |
會計學教學團隊 | 林鐘高 | 2012 |
數據結構課程教學團隊 | 秦鋒 | 2012 |
理論經濟學教學團隊 | 洪功翔 | 2014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教學團隊 | 黃志甲 | 2014 |
無機化學教學團隊 | 魏先文 | 2015 |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教學團隊 | 余曉流 | 2015 |
煉鐵教學團隊 | 龍紅明 | 2016 |
金屬材料學教學團隊 | 斯松華 | 2016 |
能源與動力工程教學團隊 | 陳光 | 2017 |
運籌學教學團隊 | 岳朝龍 | 2017 |
國家級特色專業: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冶金工程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大學生創新能力開發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物流工程
安徽省精品課程一覽表(2012—2017)
立項年份 | 項目類別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
2012 | 精品視頻公開課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 | 王軍 |
2012 | 精品視頻公開課 | 傳熱與節能 | 陳光 |
2012 | 精品視頻公開課 | 地理經濟學前沿理論及其應用 | 李致平 |
2012 | 精品視頻公開課 | 國際金融學 | 劉立平 |
2012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經濟分析與SAS | 岳朝龍 |
2012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無機化學 | 魏先文 |
2012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工程力學 | 王彪 |
2012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高等數學 | 陳松林 |
2012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英語語音 | 曹瑞斕 |
2013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材料物理性能 | 童六牛 |
2013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機械制圖 | 王全先 |
2013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C語言及程序設計 | 王小林 |
2013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工程熱力學 | 鄒琳江 |
2013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 | 李文科 |
2014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粉體工程與設備 | 樊傳剛 |
2014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煤加工工藝學 | 崔平 |
2014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工程圖學(非機械類) | 仝基斌 |
2014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財務管理原理 | 章鐵生 |
2014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企業管理 | 劉芳 |
2016 |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材料力學性能 | 裴立宅 |
2016 |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工程化學 | 伊廷鋒 |
2016 |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嵌入式系統及應用 | 馬小陸 |
2016 |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線性代數 | 范愛華 |
2016 |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方勇 |
2017 | 精品開放課程 | 離散數學 | 汪小燕 |
2017 | 精品開放課程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汪忠志 |
2017 | 精品開放課程 | 市場營銷學 | 李德俊 |
2017 | 精品開放課程 | 耐火材料工藝學 | 冒愛琴 |
2017 | 精品開放課程 | 形勢與政策 | 高敏 |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建有24個國家及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0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設有安徽工業大學工程研究院;與中國鋼研、寶武集團、馬鋼、萊鋼、中天鋼鐵、西門子、深圳賽為、銅陵有色、海螺水泥、星馬汽車等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了42個聯合研究中心。與地方政府共建了馬鞍山、泰州、宣城、長豐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心)與和縣化工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技術研究院、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
平臺類型 | 平臺名稱 |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發改委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質量檢驗中心 | 國家鋼鐵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馬鞍山) |
國家級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特殊服役環境的智能裝備制造國家級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冶金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生物膜法水質凈化及利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液壓振動與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安徽省冶金工程與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 |
安徽省電力電子與運動控制重點實驗室 | |
安徽省金屬材料與加工重點實驗室 | |
安徽省協同創新中心 | 冶金資源潔凈高效利用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
安徽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安徽省公司治理與運營研究中心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安徽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研究中心 | |
安徽省研究中心 | 分子工程與應用化學研究中心 |
皖江城市帶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 |
安徽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研究中心 | |
安徽省國際合作基地 | 安徽省現代表界面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高?蒲袆撔缕脚_團隊 | 冶金固廢材料化利用新技術創新平臺團隊 |
智能控制與信息處理創新平臺團隊 | |
機器人及先進制造技術創新平臺團隊 | |
煤潔凈轉化與清潔利用創新平臺團隊 | |
面向高端制造/再制造的表面工程創新平臺團隊 | |
安徽高校智庫 | 安徽創新驅動與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研究中心(安徽創新驅動發展研究院) |
安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 |
校級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工業大學現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工業大學生物化工研究中心 | |
校級重點實驗室 | 安徽工業大學煤轉化與副產品深加工重點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