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大變革、大發展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她是蘇州大學積極推進教育創新、大膽探索和實踐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新路徑的產物。
學院在1998年12月經江蘇省教育委員會批準成立,時為公有民辦二級學院,并于2005年獲準改辦為獨立學院。2012年8月,經省政府批準,學院在省內獨立學院中率先由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為事業單位法人。 學院位于古城蘇州,坐擁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夜半潮生看串月”的石湖景區,歷史人文資源豐富,尊師重教風氣
濃郁。學院圖書館是“建筑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獲得者王澍的代表作,其巧妙融合“山”“水”概念并深涵造園思想,蜚聲海內外。學院注重對學生進行“文者文章、正者道德”的精神引領,使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擔當成為全院上下的一致追求。
學院將改革創新作為事業前進的指導思想,將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前提,將多元化人才培養作為堅定不移的中心工作,充分依托蘇州大學的優質資源以及長三角地區的區位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優秀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學院在校生萬余人,現設有43個本科專業(含方向),涵蓋法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多個學科;教育教學設施完備,功能齊全,建設標準高,使用效果好;順應數字化潮流,借力信息化建設,智能化校園建設取得階段成果,校園管理創新成效顯著。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壯大,學院在教育主管部門視野里具有著示范意義,在兄弟院校辦學過程中具有著借鑒價值,在學生家長面臨選擇時具有著優先地位。立足“十二五”,面向“十三五”,學院上下齊心協力求創新,一心一意謀發展,正朝著國內一流獨立學院的目標而奮發努力。
教學管理
學院深化教學改革,嚴格教學管理,確保教學質量。專業建設和師資選聘均與蘇州大學相關學院共建和考評,實行完全學分制的教學管理制度,學生可跨專業、年級、課程平臺自由選課;課程菜單化,由學生根據各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學位課程和總學分要求,自行組合四年的學習進程和學習內容;學制彈性化,學生可提前或推遲完成學業;實施第二學士學位制度,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在第三學年末報考第二學士學位,凡考核通過者,可于第四、第五學年完成第二學士學位的學習任務;實施國際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開辟“1+2+1”、“2+2”等國際合作人才培養的新途徑,2012年已與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學生校際交流合作的培養項目;實行管理網絡化,學生選課、課表查詢、考試查詢、成績查詢、交費查詢等各個管理環節都在網絡上進行,每個學生一張菜單,所有信息及時、透明、高效;重視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鼓勵學生開展各項創新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國家和省級各類競賽,曾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冠軍、全國智能汽車大賽華東賽區一等獎、江蘇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能力競賽三等獎和江蘇省非理科大學生數學競賽二等獎等多個獎項;學院教學設施全程開放,并創設駕駛培訓課程作為任意選修課程。
懲評議委員會與仲裁委員會、學生生活管理委員會,通過學生參與民主管理,參與部分處分獎勵的評議和參與生活管理,既體現了學生主人翁意識,強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識,又實現了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群眾性監督。學院設有創就業指導中心,通過講座、模擬創業實踐、模擬人才市場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增強就業競爭力,經跟蹤調查,歷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學院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鼓勵創業實踐,從2006年起,特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和“應屆畢業生服務欠發達地區獎勵基金”,為畢業生自主創業提供一定的物質幫助,并鼓勵畢業生赴欠發達地區就業;同時與蘇州市人事部門共建成立了“蘇州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文正學院工作站”,與在蘇企業、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生創業和就業的指導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此外,學院還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自立意識,在圖書館、計算機房、電子閱覽室、實驗室等處設立了200多個勤工助學崗位,既讓家庭生活困難的同學通過勞動獲得報酬,又突出了勤工助學“崗位育人、管理育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