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南京工程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5月,學校現有教職員工18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300多人,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占比48.9%。學校在職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江蘇省特聘教授1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教學名師4人,江蘇省“333工程”、“青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116人次;獲批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2個、“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2個、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1個、“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團隊1個。
省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1個):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電子技術基礎(耿蘇燕,2004年)
江蘇省精品(優秀)課程(群)(11門):
部 門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級 別 | 獲獎時間 |
材料工程學院 | 模具設計與制造 | 賈俐俐 | 省級優秀課程群 | 2002年 |
材料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材料 | 王章忠 | 省級一級優秀課程 | 2002年 |
計算機工程學院 | 微機原理 | 韓志軍 |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 2002年 |
計算機工程學院 | C 語言 | 廖 雷 |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 2002年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熱工過程自動調節 | 丁軻軻 |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 2002年 |
通信工程學院 | 電子技術基礎 | 耿蘇燕 | 省級一級優秀課程 | 2004年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 | 張 杰 |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 2006年 |
自動化學院 | 數控原理與系統 | 朱曉春 |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 2006年 |
經濟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 | 劉秋華 | 省級二級優秀課程 | 2006年 |
自動化學院 | 微機原理及應用 | 朱曉春 | 省級精品課程 | 2008年 |
自動化學院 | 自動控制原理 | 黃 堅 | 省級精品課程 | 2010年 |
國家級精品教材(6部):
教材名稱 | 主編姓名 | 級 別 | 獲獎時間 |
液壓與氣壓傳動(教材) | 左建民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1997年 |
C 語言程序設計 | 廖 雷 | 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 2002年 |
數控技術(第二版) | 朱曉春 | 教育部精品教材 | 2007年 |
數控技術(第二版) | 朱曉春 | 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書目 | 2007年 |
液壓與氣壓傳動 | 左建民 | 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書目 | 2008年 |
數字電子技術(第三版) | 楊志忠 | 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書目 | 2009年 |
截至2016年8月,學校建有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首批江蘇高校“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5個。
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先進數控技術江蘇省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江蘇省先進結構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首批江蘇高校“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1個):南京工程學院“配電網智能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工程、技術中心(5個):江蘇省軌道車輛現代化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江蘇電力仿真技術中心、現代制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先進數控技術實驗室、模具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及國家級精品教材
教材名稱 | 主編姓名 | 級 別 | 獲獎時間 |
液壓與氣壓傳動(教材) | 左建民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1997年 |
C 語言程序設計 | 廖 雷 | 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 2002年 |
數控技術(第二版) | 朱曉春 | 教育部精品教材 | 2007年 |
數控技術(第二版) | 朱曉春 | 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書目 | 2007年 |
液壓與氣壓傳動 | 左建民 | 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書目 | 2008年 |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 楊志忠 | 省級精品教材 | 2005年 |
數控原理與系統 | 汪木蘭 | 省級精品教材 | 2005年 |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 胡宴如/耿蘇燕 | 省級精品教材 | 2005年 |
可編程序控制器原理及應用 | 郁漢琪 | 普通高等教育優秀教材一等獎 | 2005年 |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 | 劉極峰 | 省級精品教材 | 2007年 |
電機學(第二版) | 牛維揚/李祖明 | 省級精品教材 | 2007年 |
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第二版) | 廖 雷 | 省級精品立項教材 | 2009年 |
省級及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成果名稱 | 主持人 | 獲獎等級 | 獲獎時間 |
電網監控技術專業“兩條線”教學改革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沈金官 |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 1997年 |
液壓與氣壓傳動(教材) | 左健民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1997年 |
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改革試點 | 眭法川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1年 |
電氣信息與電子信息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 陳小虎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5年 |
創建“校企融合”教育模式,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 | 陳小虎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9年 |
電氣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張惠剛 |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0年 |
計算機系列課程改革 | 胡漢才 |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0年 |
面向21世紀電氣信息類實踐性環節教學改革—火電廠生產過程CAI教學軟件 | 丁軻軻 |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0年 |
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改革試點 | 工業自動化系 | 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 2000年 |
普通高工專機制工藝及設備專業“小范圍、大幅度”改革試點 | 徐錦康 | 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0年 |
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王芙蓉 |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0年 |
“電氣信息與電子信息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 陳小虎 | 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4年 |
機械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熊志卿 |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4年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主動適用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黃陳蓉 |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4年 |
熱能動力類認識實習改革的研究與應用 | 丁軻軻 |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4年 |
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系列規劃教材建設(教材) | 朱曉春 |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4年 |
走多元化多樣式校企融合之路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 陳小虎 | 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7年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賈俐俐 |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7年 |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培訓系統的研制和應用 | 韓念杭 |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7年 |
聯合行業辦專業,率先培養電力營銷本科人才 | 劉秋華 |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9年 |
堅持大學物理實驗“六化”建設,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創新能力 | 林長圣 |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9年 |
校企合作,創新工程實訓中心建設 | 郁漢琪 |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