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605人,其中專任教師438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專任教師175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220人(含博士1人),在讀博士11人。“雙師”素質教師比例占75%以上。學院實施“123名師工程”,即:培養10名在全國建筑類高職院校有知名度、20名在自治區高職院校有知名度、30名學院優秀青年教師,加快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隊結構。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10個;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自治區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2人,自治區優秀教師5人,自治區“師德標兵”3人,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自治區“教壇新秀”8人。
全國優秀教師(1人):侯元
全國建設系統勞動模范(1人):喬志遠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楊青山
自治區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2人):楊青山、郝俊、銀花、鄔宏、賀俊杰、李永光、馬有占、高歌、張汗軍、遲桂芳、溫雯、馬麗華
部分教學團隊
序號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獲批時間 | 級別 |
1 |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郝俊 | 2009年 | 國家級 |
2 | 工程監理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鄔宏 | 2011年 | 自治區級 |
3 | 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高歌 | 2011年 | 自治區級 |
4 | 給水排水工程技術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溫雯 | 2013年 | 自治區級 |
5 | 鋼結構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唐麗萍 | 2013年 | 自治區級 |
6 | 室內設計技術教學團 | —— | —— | 自治區級 |
7 |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教學團隊 | —— | —— | 自治區級 |
8 |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團隊 | —— | —— | 自治區級 |
9 | 建筑工程監理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 | —— | 自治區級 |
10 | 建筑設計專業教學團隊 | 楊青山 | 2016年 | 自治區級 |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示范校建設專業5個,國家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個、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4個,中央支持惠普專業1個,自治區品牌專業20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29門,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5個。
中央支持惠普專業(1個):建筑設計技術
國家教育部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個):裝飾工程技術、建筑工程技術
國家示范校建設專業(5個):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建筑工程技術、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工程造價
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4個):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建筑工程技術、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
國家示范性校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立項建設專業(1個):建筑設計
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5個):建筑工程技術、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建筑設計
自治區品牌專業(20個):建筑工程技術、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工程造價、供熱與通風空調工程技術、建筑設計技術、建筑工程管理、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工程監理、房地產經營與估價、物業管理、會計電算化、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消防工程技術、城鎮規劃、廣告設計與制作、市政工程技術、給排水工程技術
精品課程
序號 | 課程名稱 | 所屬院系 | 所屬學科 | 負責人 | 級別 |
1 |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 | 工程管理學院 | 土建大類 | 銀花 | 國家級 |
2 | 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 | 建筑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李仙蘭 | 國家級 |
3 | 暖通施工技術 | 機電與暖通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王海鷹 | 自治區級 |
4 | 建筑抗震 | 建筑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申鋼 | 自治區級 |
5 |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 | 建筑工程學院 | 土建施工類 | 孫武斌 | 自治區級 |
6 | 地理信息系統 | 市政與路橋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馮雪力 | 自治區級 |
7 | 建筑工程測量技術 | 建筑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王根虎 | 自治區級 |
8 | 建筑材料 | 建筑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王秀花 | 自治區級 |
9 | 建筑裝飾設計 | 建筑與規劃學院 | 土建大類 | 楊青山 | 自治區級 |
10 | 建筑工程計價技術 | 工程管理學院 | 土建大類 | 李永光 | 自治區級 |
11 | 供熱工程 | 機電與暖通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譚翠萍 | 自治區級 |
12 | 道路工程材料 | 市政與路橋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鄔宏 | 自治區級 |
13 | 建筑施工技術 | 建筑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午建民 | 自治區級 |
14 | 建筑電氣照明 | 機電與暖通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溫雯 | 自治區級 |
15 | 建筑與裝飾構造 | 建筑與規劃學院 | 土建大類 | 崔麗萍 | 自治區級 |
16 | 數據庫應用技術 | 機電與暖通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類 | 張海霞 | 自治區級 |
17 | 建筑暖通、給排水工程施工造價管理 | 機電與暖通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馬志彪 | 自治區級 |
18 | 鋼結構 | 建筑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唐麗萍 | 自治區級 |
19 | 建筑CAD | 建筑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齊玉清 | 自治區級 |
20 | 建筑裝飾施工技術 | 裝飾與藝術設計學院 | 土建大類 | 馬有占 | 自治區級 |
21 | 建筑設計 | 建筑與規劃學院 | 土建大類 | 徐艷 | 自治區級 |
22 | 污水處理工程 | 市政與路橋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武冬梅 | 自治區級 |
23 | 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 | 機電與暖通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高歌 | 自治區級 |
24 | 城市詳細規劃設計 | 建筑與規劃學院 | 土建大類 | 劉鷹嵐 | 自治區級 |
25 | 包裝設計 | 裝飾與藝術設計學院 | 土建大類 | 白松楠 | 自治區級 |
26 | 工程造價控制 | 工程管理學院 | 土建大類 | 斯慶 | 自治區級 |
27 | 建筑初步 | 建筑與規劃學院 | 土建大類 | 王瑞鑫 | 自治區級 |
28 | 建筑法規 | 建筑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張葉紅 | 自治區級 |
29 | 廣告設計 | 裝飾與藝術設計學院 | 土建施工類 | 王默然 | 自治區級 |
30 | 網絡與綜合布線 | 機電與暖通工程學院 | 土建大類 | 李姝寧 | 自治區級 |
31 | 建筑材料與構造 | 建筑與規劃學院 | 建筑設計類 | 郭志峰 | 自治區級 |
2015年度,在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內蒙古自治區賽區比賽中,學校的6位教師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3位教師入圍全國決賽,并獲得了優秀獎。在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中,學校4位參賽教師獲得信息化課堂教學一等獎1項、信息化教學設計二等獎1項、和信息化課堂教學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2015年度,第二屆高職高專院校建筑設備類專業說課說專業競賽(松大杯-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4名教師獲得二等獎;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獲得2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建筑施工類課程信息化技能競賽三等獎一名;內蒙古自治區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1名,二等獎6名;全國中、高等院校第六屆學生“斯維爾杯”建筑模型(BIM)應用技能大賽決賽優秀獎2名;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自治區賽一等獎1名;《第七屆全國美育成果展評個人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名,《2015年中國包裝設計創意大賽》三等獎1名;《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微課大賽》優秀獎2名,內蒙古自治區區賽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度教師部分獲獎統計表
獲獎年度 | 獲獎項目 | 獲獎等級 | 頒獎單位 |
2015年 | 第二屆高職高專院校建筑設備類專業說課說專業競賽 | 二等獎 | 全國高職高專教育土建類教學指導委員會 |
2015年 | 第九屆全區高等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 | 二等獎 | 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自治區教育廳 |
2015年 | 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 | 二等獎 | 內蒙古自治區 |
2015年 | 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獲“高職高專院校自然科學應用組” | 三等獎 | 全區高校 |
2015年 | 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 | 一等獎 | 內蒙古自治區高等職業院校 |
2015年 | 第二屆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二等獎 | 二等獎 | 內蒙古自治區 |
2015年 | 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 | 二等獎 | 內蒙古自治區高職院校 |
2015年 | 信息化教學大賽信息化課堂教學 | 二等獎 | 內蒙古自治區高職院校 |
2015年 | “信息化教學設計”賽項 | 二等獎 | 內蒙古自治區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 |
2015年 | 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 | 三等獎 |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
2015年 | 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 | 一等獎 | 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 |
2015年 | 《第七屆全國美育成果展評個人教學成果獎》 | 一等獎 |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5個校級科研所,1個自治區級協同創新培育中心。
自治區級協同創新培育中心(1個):蒙古族及北疆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培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