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上海財經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上海財經大學師資力量:
截止至2012年9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01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41人;有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10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全體教師的比例為81%。
會計學本科教學團隊 | 財政學本科教學團隊 |
金融學教學團隊 | 政治經濟學教學團隊 |
前輩名師
姓名 | 現職/原職 |
---|---|
郭秉文 | 中國現代大學之父、國立東南大學校長、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該校第一任校長。為了紀念郭秉文先生,勉勵優秀學子,徐芝韻 [25] 女士在上海財經大學等校設立了“郭秉文獎學金” |
馬寅初 | 北京大學校長、浙江大學校長、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該校第一任教務主任 |
顧毓琇 |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曾任該;I備委員會委員 |
吳保豐 |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早年留學密歇根大學,曾任該;I備委員會委員 |
何炳松 | 國立暨南大學校長,早年留學普林斯頓大學,曾任該;I備委員會委員 |
孟憲承 | 華東師范大學首任校長、教育家,早年留學歐美,歸國早期曾在該校任職 |
楊開道 | 華中農業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第一位留美歸國的農村社會學博士,曾任該校合作系主任 |
葉元龍 | 重慶大學校長,早年留學美、英、法三國,曾任該校教授 |
應成一 | 復旦大學教務長,社會學家,曾任該校教授 |
凌舒謨 | 中國公學教務長、美國伊諾大學博士,曾任該校教務長 |
黃炎培 | 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曾任該;I備委員會主任 |
劉攻蕓 | 中央銀行行長、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博士,曾任該;I備委員會委員 |
史量才 | 報業巨子,曾任該;I備委員會委員 |
孫冶方 | 解放后上財首任校長,以他命名的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是公認的中國經濟學最高獎。 |
姚耐 | 上海財經大學前身上海財經學院的靈魂人物,解放后至80年代長期擔任該校的校長。 |
錢王倬 | 國學大師,一表濡風,曾任該校訓導長 |
劉仲藜 | 財政部部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該校校董會名譽主席 |
金炳華 |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中宣部副部長,曾任該校校長、書記 |
高強 | 衛生部部長、財政部副部長,該校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院長 |
袁孟超 | 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曾任該校教授 |
安紹蕓 | 中國會計學家、會計教育家、會計師、新中國首位主管全國會計事務的官員,該校教授 |
潘序倫 |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曾任該校會計系主任和教務主任 |
胡明復 | 哈佛大學數學博士、中國第一位現代數學博士,曾任該校教授 |
周有光 | 中國語言學家、文字學家、漢語拼音之父,該校教授 |
婁爾行 | 留學美國密歇根大學、著名會計學家、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 |
向哲浚 | 華盛頓大學法學博士、法學家、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該校教授 |
胡寄窗 | 早年留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中國經濟思想史學奠基人,該校教授 |
金國寶 | 1924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統計學奠基人,該校教授 |
梅汝和 | 早年留學美國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中國市場營銷學奠基人,該校教授 |
朱君毅 | 早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清華大學教育心理學系首任系主任,曾任該校教授 |
許本怡 | 早年留學哈佛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原金陵大學經濟系主任,該校教授 |
謝樹森 | 早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原圣約翰大學經濟系主任,該校教授 |
薛仲三 | 早年留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系,對中國統計科學和軍事醫學作出卓越貢獻 |
彭信威 | 中國著名的貨幣史學家和錢幣學家,著有《中國貨幣史》等,1934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 |
張堯庭 | 著名統計學家,該校教授,對在中國推廣經濟學數量方法在實證中的應用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
國家級精品課程
貨幣銀行學 | 會計學 | 政治經濟學 | 財政學 |
市場營銷學 | 成本會計 | 管理會計 |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
貨幣銀行學 | 會計學 | 財政學 | 政治經濟學 | 統計學 |
大學體育 | 市場營銷學 | 稅收學 | 社會統計學 | 成本會計 |
國際貿易學 | 經濟管理中的計算機應用 | 產業經濟學 | 國際投資學 | 戰略管理 |
管理會計 | 國際金融 | 統計預測與決策 | 經濟法概論 | 保險學 |
多元統計分析 | 《資本論》選讀 | 金融計量學 | 時間序列分析 | 中級財務會計 |
截止至2013年,學校有“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1個,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牽頭或參與組建的協同創新中心6個;另設有財經研究所、會計與財務研究院、高等研究院、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中英金融信息服務工程聯合研究中心、國學研究所等數十個學術科研機構。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會計與財務研究院 | 數理經濟學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 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 |
---|---|
上海市金融信息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 |
協同創新中心
經濟學與中國轉型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 會計改革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協同創新中心 |
中國財政發展2011協同創新中心 | 金融風險定量計算與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