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體育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上海體育學院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上海體育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學院有教職工696人,專任教師407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31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7.6%,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4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4.4%;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52人,其中教授77人。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4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體育學科評議組1人,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家評審組成員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評審組成員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人,上海市“東方學者”3人,上海市“海外名師”2人。
截至2012年,有3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先后從美國、德國、俄羅斯、英國及臺灣、香港地區引進高層次人才十余人。5人在亞洲體育科學理事會、國際體育計算機科學協會和國際社會神經科學學會等國際學術組織兼職,6人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和理事,1人任中國康復醫學會理事,1人任教育部中小學體育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國家級精品課程:武術、體適能評定理論與方法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運動解剖學、大眾足球、體育賽事市場開發、學校體操、體育傳播學、民間體育實踐指導、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體育賽事管理、拳擊理論與實踐、體育場館管理
教學成果
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構建了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開展了常態化的校內教學質量評估,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國家體育總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按照創新人才培養要求,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1篇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0余篇碩、博士論文獲“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獎”,本科生科創作品獲全國“挑戰杯”二等獎2項、三等獎10項。學校建立培養拔尖創新創業人才的教學機構“蘊瑞學苑”,探索體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創建體醫結合運動康復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獲2014年高等教育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學校曾獲得5枚奧運會金牌、1枚奧運會銀牌、5枚奧運會銅牌、28枚世界錦標賽金牌、39枚亞運會和亞洲錦標賽金牌;3人3次打破世界記錄、2人12次打破亞洲記錄;為上海市獲得了18枚全運會金牌。培養了一批國際知名教練員,如施之皓、孫海平、陳忠和、王躍舫、孫荔安、沈富麟、馬良行等。通過了“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實地評估。國家中長跑青少年隊落戶上海體育學院。與中國籃協和中國田協共建籃球學院和馬拉松學院。
截至2017年10月,學校已建成教育部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基地1個,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上海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個以及上海市蔡龍云大師工作室(上海市高校三個大師工作室之一)。依托國家體育總局“運動技戰術診斷與分析”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市“人類運動能力保障與開發”重點實驗室平臺,開展對抗性競技運動和游泳等項目的奧運會科技攻關和服務。經國務院批準,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學院作為立項主體的國家興奮劑檢測上海實驗室正在建設中。
教育部重點(培育)學科:民族傳統體育學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運動健身科技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人類運動能力開發與保障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技戰術診斷與分析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基地:體育社會科學
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體育賽事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協同創新中心:體育產業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