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上海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3年11月,學校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國家“千人計劃”2名,國家“973”首席科學家5名,長江學者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6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首屆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名,全國模范教師2名,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1名、提名獎1名,上海市教學名師5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2人;上海市地方千人計劃5名,上海市領軍人才19名,東方學者16名,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5名,上海市教委領軍人才1名;上海市“海外名師”6名;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上海市級教學團隊5個。
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陳凱先
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胡之璧、桑國衛
長江學者(2名):王擁軍、張衛東
千人計劃(2名):陳棣、徐宏喜
國家“973”首席科學家(5名):陳凱先、劉平、房敏、吳煥淦、王擁軍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16名):李醫明、程曉東、周里鋼、陳棣、張騰、黃爽、陳瑜、賈偉、Yang.K.Xiang、趙明、李醫明、吳曉俊、童青春、李信達、鄭昌武、Luis Ulloa
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嚴世蕓
首屆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名):施杞、嚴世蕓、段逸山
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中醫基礎教學團隊(嚴世蕓、方肇勤,2008年)、針灸學探究性學習改革與實踐教學團隊(徐平,2009年)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建有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個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個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中藥標準化、肝腎疾病病癥、筋骨理論與治法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中藥現代制劑技術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3個):復方中藥、中醫臨床、健康辨識與評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8個):中醫醫療服務評估、傳統醫藥法律保護、慢性肝病虛損、脊柱退變腎骨相關、中藥新資源與品質評價、針灸免疫效應、中醫藥防治傳染病、中醫藥健康服務模式與應用
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腦疾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8個):中醫醫療服務評估、傳統醫藥法律保護、慢性肝病虛損、脊柱退變腎骨相關、中藥新資源與品質評價、針灸免疫效應、中醫傳染病學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中藥創新藥物研發、針灸推拿診療技術
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醫學科技史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E-研究院(3個):中醫內科學E-研究院、氧化氮及炎癥醫學E-研究院、中藥藥效物質E-研究院
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臺(2個):上海市中醫方證研究專業技術服務平臺、上海市中醫固體制劑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87-89]
研究機構
校級研究機構:
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中醫文獻研究所、中藥研究所
中醫脊柱病研究所、中醫外科研究所、中醫腫瘤研究所
中醫骨傷科研究所、中醫腎病研究所、中醫肝病研究所
中醫推拿研究所、中醫藥發展研究所、中醫脾胃病研究所
中醫工程研究所、中醫兒科研究所、特色診療技術研究所
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所、中西醫結合腫瘤介入研究所、中西醫結合關節炎研究所
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所
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
穆拉德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
中醫復雜系統研究中心
上海中藥標準化研究中心
上海市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中心
中醫藥臨床評價研究中心
全國中醫醫院醫療質量監測中心
中醫方證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
中醫信息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市中醫藥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中醫標準化研究中心
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
中醫方證信息研究中心
傳統醫學國際疾病分類研究與服務評價中心
中藥現代制劑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上海分中心
科技實驗中心
科技人文研究院
交叉科學研究院
法人研究機構:
上海市氣功研究所、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上海市中醫老年醫學研究所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