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上海理工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693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742人,博士生導師186人,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72.3%,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經歷教師占比33.7%;學校擁有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8人(含雙聘);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等國家級人才50人;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等各類省部級人才12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光電學院教師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領軍人才
兩院院士(含雙聘):莊松林、林宗虎、汪應洛、顧敏、鄭平等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張華、高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組成員:黃典貴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艾連中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莊松林、張華、艾連中、朱亦鳴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劉平、常兆華、陳 斌、張華、艾連中、朱亦鳴
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獎勵計劃”:朱亦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朱亦鳴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劉寶林、許 鍵、魏國亮、朱亦鳴、朱鈺方、艾連中、豆斌林
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張華、常兆華、朱亦鳴、鄭時有
上海領軍人才:張華、李毅、楊茉、楊俊和、艾連中、張淑平、朱亦鳴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彭滟
國家級教學團隊:熱工教學團隊(2009年獲評,團隊帶頭人楊茉)
研究機構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個國家“111計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及省部級科研平臺27個。
類別 | 名稱 | |
國家級科研平臺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工業過程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分子免疫疹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 | |
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 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 |
111計劃 | 太赫茲生物醫學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
國家級創新平臺 | 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上海航空創新中心 | |
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 國家光學儀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 |
省部級科研平臺 |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 現代光學系統 |
動力工程多相流動與傳熱 | ||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重點實驗室 | 新聞出版總署數字傳播科學 | |
機械工業聯合會重點實驗室 | 機械工業精密磨削技術 | |
機械工業環保制冷劑應用研究 | ||
機械工業汽車底盤機械零部件強度與可靠性評價 | ||
機械工業數控機床優化技術 | ||
機械工業精密光電測試技術與儀器 | ||
機械工業煤(氣)高效燃燒與超低排放控制 | ||
民政部重點實驗室 | 神經功能信息與康復工程 | |
上海市軍民融和基地 | 超精密光學制造 | |
上海市國際聯合實驗室 | 太赫磁技術創新 |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 | 出版融合發展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現代微創醫療器械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光學儀器與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 ||
省部共建協同創造新中心 | 上海太赫茲波譜與影像技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 |
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康復器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上海粉末冶金汽車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上海數控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 超精密光學加工與檢測 | |
LED器件檢測 | ||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工程研究中心 | 新聞出版總署數字印刷 | |
省部級科研平臺(文科類) | 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 | 行政體制改革與服務型政府建設 |
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 | 基于互聯網+的上海創新研究發展 |
學校設有機械工業共性技術上海研究院(機械工業上海研究生院)、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上海光機電集成技術研究院、上海太赫茲技術創新研究院、上海智能制造工程師學院、上海增材制造航空創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學增材制造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學協同創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學虛擬制造技術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學現代醫療器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學電子商務發展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學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學機器智能研究院等市級或校級研究院,另設有高性能計算中心和康復工程與技術研究所、系統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等數十個校級研究所、研究中心。
截至2017年8月,學校獲批以下5個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才培養產學研聯合實驗室:
與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微創醫療器械人才培養產學研聯合實驗室”
與東方鋼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共建的“產業互聯網人才培養產學研聯合實驗室”
與上海西派埃自動化儀表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共建的“智能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人才培養產學研聯合實驗室”
與上海光和光學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先進光學制造人才培養產學研聯合實驗室”
與上海金楓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功能性黃酒先進釀造技術人才培養產學研聯合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