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大連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jù)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9年3月,學校現(xiàn)有教職工6400余人(含2所附屬醫(yī)院)。校本部教職工1600余人,正高職179人,博士生導師3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73人,專任教師1014人。學校堅持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實施“金普學者”系列計劃,大力強化“大連市人才儲備基地”的功能。目前,學校有遼寧省后備院士培養(yǎng)工程人選1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選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人,遼寧省攀登學者1人,遼寧特聘教授11人,省高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8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23人,遼寧省優(yōu)秀教師3人,遼寧省優(yōu)秀專家6人,遼寧省領軍人才1人,8名教師入選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9名教師入選省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宋振騏(雙聘教授)
遼寧省省級教學團隊(5個):護理學教學團隊、現(xiàn)代科學技術概論課程教學團隊、小學教育專業(yè)教學團隊、細胞生物學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教學團隊
遼寧省精品課程(20門):護理學基礎、化工原理、現(xiàn)代科學技術概論、大學英語、生物化學、液壓傳動、工程力學、普通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基因工程等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1個,擁有1個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和6個遼寧省創(chuàng)新團隊,建有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臺1個、遼寧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2個,以及3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
級別 | 名稱 | 負責人 | 時間 |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先進設計與智能計算重點實驗室 | 魏小鵬 | 2008.10 |
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臺 | 智能信息處理與網絡技術重點實驗室 | 張強 | 2012.11 |
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 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 魏小鵬 | 2005.3 |
生物有機化學重點實驗室 | 高大彬 | 2006.10 | |
通信網絡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 潘成勝 | 2008.12 | |
復雜結構系統(tǒng)災害預測防治重點實驗室 | 麻鳳海 | 2009.11 | |
骨關節(jié)病細胞工程重點實驗室 | 趙德偉 | 2010.8 | |
糖脂代謝研究重點實驗室 | 劉慶平 | 2012.7 | |
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信息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 魏小鵬 | 2004.3 |
生物有機化學重點實驗室 | 高大彬 | 2004.3 | |
復雜結構系統(tǒng)災害預測與防治重點實驗室 | 趙德深 | 2007.8 | |
生物物理學重點實驗室 | 周士勝 | 2007.8 | |
通信與信號處理重點實驗室 | 潘成勝 | 2009.5 | |
特種加工與功能材料制備重點實驗室 | 吳蒙華 | 2010.8 | |
遼寧省工程實驗室 | 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實驗室 | 魏小鵬 | 2010.12 |
遼寧省工程研究中心 | 光學式三維數(shù)據(jù)獲取及處理工程研究中心 | 張強 | 2012.11 |
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海洋微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遲乃玉 | 2009.6 |
巖土與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趙德深 | 2010.8 | |
制冷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王珍 | 2011.8 | |
化工環(huán)保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徐繼潤 | 2011.8 | |
遼寧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巖土與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趙德深 | 2004.12 |
遼寧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 葛志毅 | 20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