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技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內蒙古科技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該校共有專任教師1400多人,教師中,正高級職稱204人,副高級職稱516人,具有碩士、博士以上學位者占80%以上。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1人;教育部青年教師獎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8人;自治區教學名師10人、自治區教壇新秀4人、自治區教學團隊11個;內蒙古“科教興區”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烏蘭夫基金獎獲得者、內蒙古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內蒙古科技創新杰出人才、內蒙古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內蒙古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內蒙古“草原英才工程”人才等88人。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梅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梅
中組部“千人計劃”:王亞雄
自治區教學名師:劉宗昌、張璞、張雪峰、武文斐、蔡祿、石琳、羅果萍、崔桂梅、楊吉春、趙根田
自治區教學團隊(名單不全)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獲評時間 |
---|---|---|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 | 賀根有 | 2014年 |
結構力學教學團隊 | 劉香 | 2014年 |
企業管理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張璞 | 2012年 |
自治區精品課程(名單不全):高等數學、大學英語、結構力學、理論力學、鋼結構設計原理、大學物理、線性代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生物信息學、大學物理實驗、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電動力學、食品化學、工程測量、工廠供電、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控制測量學、礦井運輸與提升設備、VB程序設計、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原理、工程制圖、工程測量、工廠供電、微生物學、信號與系統、大學物理實驗、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設計
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擁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0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6個自治區工程技術中心,1個自治區生產力促進中心,1個自治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此外該校還擁有國家特支計劃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自治區創新團隊7個,引進創新團隊1個。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內蒙古自治區白云鄂博礦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白云鄂博礦稀土及鈮資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院士專家工作站:礦業工程院士專家工作站、稀土資源綜合利用院士專家工作站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名單不全):內蒙古自治區先進陶瓷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礦業工程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生物質能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冶金工程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新金屬材料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高效清潔燃燒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白云鄂博礦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煤化工與煤炭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工程技術中心(名單不全):內蒙古自治區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冶金工程技術中心、內蒙古自治區裝備制造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安全開采與利用工程技術中心等
自治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新材料生產力促進中心
自治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自治區產業信息化與產業創新研究中心
自治區創新團隊:高附加值鋼鐵材料成型及組織控制團隊(任慧平)、材料加工過程模擬團隊(麻永林)、稀土能源材料團隊(張羊換)、先進納米材料團隊(張建旗)、信息控制與技術團隊(呂曉琪)、新能源發電團隊(魏毅立)、可再生資源生物技術綜合利用研究團隊(蔡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