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中國科學院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中國科學院大學師資力量:
授課教師
截至2014年9月,中國科學院大學共有校部直屬院系中心教師539人,研究所教師 1241人,外聘教師554人,授課教師中有兩院院士40人、千人計劃入選者26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365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38人、長江學者4人、境外教師20人。[33]
指導教師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科學院大學共有研究生指導教師10170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6039人、兩院院士248人,千人計劃入選者465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86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838人、長江學者39人。
培養單位
據2017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國科大形成了由京內4個校區、31個科教融合學院、7個校部院系和分布全國的117個研究院所組成的培養體系。國科大各院系和中科院各研究院所都是學校的培養單位。
據2016年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國家實驗室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85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1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41個。
國家實驗室: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
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 | 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復雜系統智能控制與管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
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 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
多相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 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 | 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
稀土資源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 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 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 分子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 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
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 | 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
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干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 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聲場聲信息國家重點實驗室 | 傳感技術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 | 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 | 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 |
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 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 | 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 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 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 |
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 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
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 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 | 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 |
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 | 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 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 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森林與土壤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 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
空間天氣學重點實驗室 |
國家工程實驗室: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中藥標準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煤炭間接液化國家工程實驗室、濕法冶金清潔生產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信息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真空技術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土壤養分管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檔數控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精細石油化工中間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膜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礎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安全共性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光電子器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均質合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手性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網絡新媒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并行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巖土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淡水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真空儀器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催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光柵制造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光電子晶體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環境光學監測儀器中心 、國家荒漠-綠洲生態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半導體泵浦激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