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6年10月,學,F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繼續教育和網絡遠程教育在讀生60000余人;教職工135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800多人,高級職稱教師500多人,博士生導師200多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千人計劃”長期項目4人,“千人計劃”青年項目1人,“萬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5人。我,F有專任教師中3人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6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5人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32人獲"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其中金錘獎7人,銀錘獎25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優秀教師13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6人;此外,150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被學校聘為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
國際高等學?茖W院院士
趙鵬大 |
在校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鴻禎 | 楊遵儀 | 楊起 | 趙鵬大 |
於崇文 | 翟裕生 | 張本仁 | 王成善 |
在校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趙鵬大 | 吳淦國 | 鄧軍 |
翟裕生 | 沈照理 |
教師杰出人才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王成善、史曉穎、張招崇、李海龍、成秋明、朱弟成、韓貴琳、王赟、姚俊 |
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 | 馬鴻文、鄧軍、姜在興、張招崇、馬鴻文 |
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 | 馬鴻文、王成善、史曉穎、鄧軍、張世紅、張招崇、姚長利、王瑜、唐書恒、譚捍東、陳家瑋、施光海、郭華明、于翔、李金洪、朱弟成、楊立強、王慶飛、武雄、楊天水、姚艷斌、王旭升、劉艷改、李紅誼、夏志國、楊峻玲、吳三忙、歐強、蔣小偉 |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郭華明、吳懷春、蔣小偉 |
教學名師
全國先進工作者 | 王成善 | ||||
全國優秀教師 | 王成善 | ||||
北京市優秀教師 | 孟小紅 | 王根厚 | 楊 進 | 翟裕生 | 張秀榮 |
夏柏如 | 何明躍 | 茹克葉 | 王成善 | 顏丹平 | |
袁 春 | 廖立兵 | 張招崇 | 劉家軍 | ||
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 | 鄧 軍 | ||||
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 顏丹平 | ||||
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 馬鴻文 | 顏丹平 | 王根厚 | 陳建強 | 李勝榮 |
姜在興 | 樊太亮 | 薛春紀 | 白志民 | 許 虹 | |
于炳松 | |||||
北京市人民教師提名獎 | 王成善 |
國家級特色專業
地質學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地球物理學 |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 石油工程 |
地球化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地理信息系統 | 資源勘查工程 |
國家級精品課程
綜合地質學 | 沉積學及古地理學 |
地球科學概論 | 結晶學與礦物學 |
省級精品課程
工業礦物與巖石 | 資源環境經濟學 | 鉆石學 |
油藏描述基礎 | 地籍管理 |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地質學基礎課教學團隊 |
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地球科學概論教學團隊 | 礦物巖石材料學教學團隊 | 礦物與巖石教學團隊 |
古生物學與地史學教學團隊 | 油藏描述基礎教學團隊 | 地質學基礎課教學團隊 |
國家重點實驗室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專業實驗室
地質超深鉆探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 | 礦物巖石材料國家專業實驗室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巖石圈構造深部過程及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 國土資源信息研究開發實驗室 |
地下信息探測技術與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深部鉆探技術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 水資源與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 |
頁巖氣戰略資源評價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 土地整治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 深部地質鉆探裝備與機具關鍵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金屬礦產勘查與評價 |
國土資源部開放實驗室
巖石圈構造與深部過程及探測技術開放實驗室 | 非傳統礦產資源開放研究實驗室 | 地球物質科學研究開放實驗室 |
礦產資源定量評價及信息系統開放實驗室 | 非傳統礦產資源研究開放實驗室 |
特色研究中心(研究院)
國家巖礦化石標本庫信息網 | 國土資源與高新技術研究中心 | 青藏高原地質研究中心 |
海洋地學研究中心 | 地學實驗中心 | 沉積盆地研究所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地學研究中心 | 地質調查研究院 | 輻射與環境實驗室 |
機械實驗教學中心 | 表面工程研究所 | 北京地大寶石檢驗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