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北京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教職工5120人,專任教師1570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占60.38%,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占82.55%,有博士生導師335名;有“國醫大師”6人,全國名中醫3人,“首都國醫名師”3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長江學者”青年學者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人,“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1人,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8個。
國醫大師:呂仁和、王玉川、王綿之、顏正華、王琦、孫光榮
全國名中醫:聶惠民、田德祿、王慶國
“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張冰
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田德祿、高學敏、王慶國、張冰
國家級教學團隊: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王新月,2007)、中藥學教學團隊(張冰,2010)、中醫“四大經典”教學團隊(李宇航,2008)
北京市教學名師獎獲得者:高學敏、陳家旭、王新月、李澎濤、王天芳、王慶國、張冰、林謙、李宇航、于天源、郭霞珍、趙百孝、趙吉平、李峰、侯俊玲、趙進喜、賀娟、陳明、石晉麗、劉雁峰
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中藥學教學團隊(張冰,2008)、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王新月,2007)、中醫“四大經典”教學團隊(李宇航,2008)、針灸推拿教學團隊(趙百孝,2008)、中藥分析教學團隊(喬延江,2008)、中藥制藥學教學團隊(倪健,2009)、中醫臨床前基本實踐技能教學團隊(李峰,2009)、中藥制藥學教學團隊(倪健,2009)、中藥藥理學教學團隊(孫建寧,2010)
國家級精品課程:《中醫基礎學》《中藥學》《中醫內科學》《傷寒論》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10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設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囊括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有47個碩士學位授予點,5個專業學位類別,下設14個領域,包括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48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國際合作研究基地、中醫藥防治疑難疾病國際合作研究基地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中醫藥干預多器官纖維化與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科學內涵的研究、阿爾茨海默病及其神經變性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醫內科實驗室、中醫藥抗病毒實驗室、中醫養生學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中心:中藥制藥與新藥開發工程中心、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工程中心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中西醫結合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中醫學與中藥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中藥藥理實驗室、神經細胞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細胞生物化學實驗室、神經免疫實驗室、病理實驗室、中藥鑒定實驗室、中藥藥理實驗室、細胞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中藥制劑實驗室、針灸生物學實驗室、細胞分子技術實驗室、微生物與免疫實驗室、中藥分析實驗室、中藥化學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心脈病證益氣活血研究室、糖尿病腎病微型癥瘕研究室、證候規范化方法研究室、中醫體質辨識研究室、針灸特色療法評價研究室、中藥信息工程研究室、方劑配伍效應評價研究室、腦病中醫證治研究室、中藥經典名方有效物質發現研究室
北京市教委工程中心:中藥質量控制技術工程中心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
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醫藥防治免疫性疾病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基于老年癡呆防治的中醫藥慢病研究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肝病動物模型與新藥研發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西醫結合腫瘤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神經變性病中醫藥防治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醫內科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藥基礎與新藥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證候與方劑基礎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醫養生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藥生產過程控制與質量評價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藥品質評價北京市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