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隊伍水平如何?
高考填報志愿時,北京工業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3201人,其中,專任教師1916人,包括正高職稱393人、副高職稱699人,博士生導師346人,碩士生導師1171人,外籍教師8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其中雙聘4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3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簡稱“萬人計劃”)入選者6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1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6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入選者2人,北京市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7人,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北京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支持計劃教學名師入選者5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北京市教學團隊10個。
類別 | 名錄 |
---|---|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 | 曾毅 |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 | 左鐵鏞、李京文、張杰、彭永臻、聶祚仁 |
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 | 沈昌祥、劉加平、劉韻潔、鄧中翰 |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 李京文 |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 李京文 |
世界生產率科學院院士 | 李京文 |
法蘭西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曾毅 |
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曾毅 [26]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韓曉東、隋曼齡、汪夏燕、高學云、張偉、聶祚仁、宋曉艷、王金淑、喬俊飛、尹寶才、杜修力、鄭宏、陳標華 [27] |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 | 聶祚仁、彭永臻、李冬、蔣宗禮、汪夏燕 |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 | 馮士維、嚴輝、張久興、李壽梅、聶祚仁、杜修力、韓曉東、王金淑、崔素萍、喬俊飛、陳樹君 |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張久興、杜修力、聶祚仁、隋曼齡、石照耀、李小軍、韓曉東、郭霞、喬俊飛、宋曉艷、陳樹君 [28] |
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 左鐵鏞、彭永臻、蔣宗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李冬、郭霞、汪夏燕、楊曉東、趙密、王偉、路德春、鄧積光、韓紅桂、許成順、王立華、翟天瑞、金瀏 [29] |
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 | 左鐵鏞、張毅剛、侯義斌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團隊(彭永臻,2007)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教學團隊(左鐵鏞,2008) | |
基礎力學理論和實驗教學團隊(隋允康,2008) | |
計算機軟件基礎課教學團隊(蔣宗禮,2009) | |
機械工程教學團隊(趙京,2009) [30] | |
嵌入式系統課程群教學團隊(侯義斌,2010) | |
注:表中部分名單不全。 |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111計劃”引智基地3個、國家級產學研中心1個、國際合作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戰略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北京市級科研基地45個、行業重點實驗室4個。
平臺類型 | 平臺名稱 |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
國家技術中心 | 國家產學研激光技術中心 |
科技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北京市交通工程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 光電子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城市與工程安全減災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數字社區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汽車結構部件先進制造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 | 地方高水平大學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可信計算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固體微結構與性能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博物館展陳設計與空間實現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計算智能與智能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機械結構非線性振動與強度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區域大氣復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綠色催化與分離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綠色建筑環境與節能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北京市污水脫氮除磷處理與過程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北京市物聯網軟件與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激光應用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生態環境材料及其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城市交通運行保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精密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高層和大跨度預應力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數字化醫療3D打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歷史建筑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抗病毒藥物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污水生物處理與過程控制技術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
碳基納米材料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
腦信息智慧服務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
機械結構非線性振動與強度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
數字化醫療3D打印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
精密測控技術與儀器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
綠色建筑環境與節能技術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
城市與工程抗震減災技術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教委) | 工程抗震與結構診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水質科學與水環境恢復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交通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環境與病毒腫瘤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先進制造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多媒體與智能軟件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傳熱與能源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嵌入式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激光先進制造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環境友好新材料技術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
北京市哲社基地 | 北京現代制造業發展研究基地 |
北京社會管理研究基地 | |
首都工程教育發展研究基地 | |
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 木結構古建筑安全評估與災害風險控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
機械工業行業重點實驗室 | 機械工業重型機床數字化設計與測試重點實驗室 |
機械工業精密測控技術與儀器重點實驗室 | |
機械工業印刷裝備數字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實驗室 | 北京激光技術實驗室 |
北京市光電子技術實驗室 | |
北京市研究與開發中心 | 北京市焊接設備研究與開發中心 |
北京市質量監督檢驗站 | 北京市飲料及食品添加劑質量監督檢驗站 |
國際合作研究中心 | 中德激光技術中心 |
校內科研機構 | 固體微結構與性能研究所 |
激光工程研究院 | |
北京古月新材料研究院 | |
北京智慧城市研究院 | |
北京未來網絡科技高精尖創新中心 | |
京津冀綠色發展研究院 | |
北京科學與工程計算研究院 | |
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