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最好的專業是什么(3大熱門專業排名)
更新時間:2025-07-20 10:23:51發布時間:2021-12-07 14:14:49

2019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最好的3大熱門專業排名
高考填報志愿時,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最好的專業有哪些、哪些專業比較好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以下是如意了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最好的3大熱門專業名單,供大家參考。
以下是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學長學姐實名推薦的比較好的熱門專業,且就業和口碑都不錯。
1、 競技體育推薦指數:4.4(67人推薦)
2、 體育保健與康復推薦指數:4.2(67人推薦)
3、 體育教育推薦指數:4.4(59人推薦)
2、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院系設置
體育管理系
社會體育系根據學院工作計劃組織開展各項工作。主要負責本系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學生管理工作、教材建設、師資力量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科研及評建等工作。社會體育系現開設四
個專業五個方向,社會體育專業、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爾夫服務與管理專業、運動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社會體育專業主要培養能夠勝任社會體育組織與指導、體育市場營銷與管理、安全保衛與文秘等方面工作的體育高技能實用人才;體育保健專業主要培養能夠勝任運動檢測、保健按摩及體育健身健美指導等方面工作的保健高技能實用人才;體育教育專業主要培養能夠勝任小學體育教學方面工作的教育類高技能實用人才。
社會體育系設辦公室、社會體育專業教研室、體育保健專業教研室和體育教育專業教研室等機構,三個專業教研室在系辦公室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系辦公室設正副主人各一名,秘書兩名,三個專業教研室各設主任一名,負責日常的各項組織管理工作。
競技體育系
本系成立于2005年9月,目前設置兩個專業,分別為競技體育專業與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其中競技體育專業分為三年制和五年制兩種學制,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三年制。競技體育專業是為了適應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以及業余、在訓運動員獲得職業技能需要,針對高水平運動隊、業余訓練、企事業代表隊、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等領域,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培養能運用基本運動訓練有關理論知識及高水平運動技術,輔助或指導專業訓練、業余訓練諸工作,指導各類人群所進行的健身活動,掌握運動競賽之編排、裁判、組織執行等工作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是為了適應因體育業態發展而出現的行業服務與基層管理的需要,針對高爾夫、戶外生存、體育旅游等休閑運動以及體育競賽策劃與支持服務等領域,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能運用基本理論知識及思維策略,掌握基本行業技能及操作規范,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技能人才。
體育保健系
體育保健系于2008年7月成立,下設醫務所(東校區)和體育保健教研室,作為學院教輔機構,承擔東校區師生的醫療保健工作、公共課教學、保健專業建設以及社會服務工作,包括依托廣東省體育局的業余訓練培訓、科醫保障、國民體質監測等任務。目前,體育保健系只有一個專業,為體育保健專業。體育保健專業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掌握體育保健專業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具有一定的體育保健技能,滿足競技體育需要,適應體育產業發展的懂體能訓練、會保健按摩的運動防護士。畢業生將具有運動傷病預防、運動指導、運動急救、運動損傷康復、保健按摩等專業能力,成為面向體育保健相關行業,從事保健按摩、科研助理、運動防護以及健身指導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經過發展,在教學梯隊建設上得到了明顯提高。目前,根據課程教學任務的需要,已經建立起來職稱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素質的教學團隊。體育保健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十人。
3、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于1956年8月,前身是廣東省體育運動學校,2003年5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升格為全日制高等體育職業院校,隸屬于廣東省體育局。建校以來,涌現出了冼東妹、傅海峰、陳小敏、陳燮霞、江嘉良、孫彩云、邢芬、董兆致等一大批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體育明星。
學院開設社會體育、競技體育、體育保健、體育藝術、運動訓練、體育服務與管理、運動休閑服務與管理、高爾夫球場服務與管理等8個專業。其中,體育保健專業為“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院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競技體育專業、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入選廣東省高職教育重點專業建設項目;競技體育專業實訓基地為省級重點實訓基地,體育服務與管理實訓基地為省級實訓基地立項建設項目,體育保健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列入廣東省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立項;《運動防護》和《戶外拓展指導與訓練》兩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獲得了廣東省高等學校質量工程高職類立項。學院2011年以來承擔教科研課題共13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課題14項、廳局級課題31項,國家教育部“十二五”規劃教材2本。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44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44人,雙師素質教師99人。南粵優秀教師4人,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校級培養對象8人。2012年參加首屆全國高等體育職業院校教師基本功比賽,總成績位列前三名。2013年榮獲教育部“全國第七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