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常識日積月累之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
1、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美麗中國 十八大)
2、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3、引導公眾樹立綠色消費觀,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把生態文明從理念轉變為全民自覺行為。
4、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思路)
5、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经h境保護與治理的緣由】
6、加強青少年環保教育,將環保課程納入學校教育,讓青少年成長為對環境、對社會有責任心的世界公民。(學校教育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7、倒查機制的建立,抓住了當下環境問題的一個“老大難”問題,也必然會對各級決策者起到威懾警示與政績導向作用。(從懲戒制度來構建生態文明)
8、把追責的利劍高高舉起,讓干部既要對任上的經濟發展負責,更要對今后的生態環境負責。既要考慮當下的GDP,也要掂量為此付出的代價,讓政府領導、環保部門負責人和環境優劣構成了一個共同體。(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與思路)
9、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如何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從而推薦生態文明建設】
10、環境保護是個復雜艱巨的工程,污染問題極易反彈。因此,尤其需要拿出毫不手軟的狠勁,強化環境意識;拿出久久為功的韌勁,加大治理力度。
11、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十九大報告)
12、持之以恒,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不是簡單的“美麗中國”】
13、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力推進,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環境與民生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