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怎樣比套模板、背范文更提分?
離筆試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
最后幾天,我們要重點關注的是——
從細節上和應試技巧上來提分
請諸位認真完成明晚直播課的作業
我們會持續性的總結考試中“99%會用到的相關技巧和知識點”
一、樹立目標,由大到細
也就幾天就考試了,還要談目標?
當然!我們的目標就是提分
目標=時間+最終期望!
無論備考的程度如何,都要想清楚:
你的目標是抄材料,直接套范文?
還是理清楚近年所報考地區的高頻題型作答特點
總結作答的注意事項,溫習答題、寫作中常用的句式詞匯
以求在50分鐘內寫出一篇≥25分的申論文章?
概括題如何確定“總分”?
序號詞的規范是什么?
常考應用文的格式、重點、常用語有哪些?
自己習慣的文章開篇、結尾及論證方法是什么?
與模板、范文相比
這些,才是你需要花時間總結和梳理的!
怎么總結?請參照下圖并回歸課程:
二、針對化訓練才能最快提升
當我們花大力氣背誦了幾篇范文卻發現臨場時仍無從下筆
或被毫無感情地打上“生搬硬套”的標簽時
真想破口大罵:
閱卷的TMD有沒有看懂我的文章,簡直X了眼!
積累高分范文、背誦精美的片段能培養我們的文字感知能力
讓我們更直觀地判斷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壞”
但我的朋友,只有死記硬背,沒有針對化訓練(如仿寫練習)中的變通
就注定不能將妙筆生花的語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只能徘徊于死記硬背和泯然眾人之間
舉個我們引用過多次的栗子:
仿寫訓練(語文版)——
【原文】雨水砸在水桶上,水聲清脆,砸在醬壇子上,聲響沉悶,砸在雞窩上,聲音低沉。
【仿寫】微風吹在湖面上,泛起漣漪,吹在柳樹身上,枝條輕舞,吹到花兒上,暗香陣陣。
再看看我們VIP題庫中大家的訓練
【原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科技創新的目的、價值及如何更好的將科技與人文發展、民生應用相協調等也成為熱點議題。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引領未來,秉承“科技的生命化”發展理念,賦予科技人性化,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必然之路。
【大家的仿寫】
“仿寫是讓自己表達更規范、更有范的神器”
建議大家堅持同一種句式反復去仿寫,換角度寫
這是一個講求效率、速度的時代
為了學的就能用到考試中去
可以基于近兩年的真題,結合范文范例仿寫:
文章的標題、開篇、結尾
比如:歷經改革開放**年舉世矚目的發展后,我國已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深度提高。但與此同時,……等問題也凸顯出來。解決...任重而道遠,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協調聯動,一言以蔽之:...(總論點)。
仿寫:歷經改革開放xx年舉世矚目的發展后,我國已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深度提高。但與此同時,網絡暴力等問題也凸顯出來。解決網絡暴力問題任重而道遠,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協調聯動,一言以蔽之:必須堅持疏堵結合、綜合防治原則,完善宣傳教育、法治監管等配套措施,從而凈化網絡環境。
練習的對象從哪里來?
可以立足我們課程中的經典句式、范文
也可以直接上手申論題庫中的專項練習模塊
還包括推文中分享的文章——架構、層次、段落,逐一去仿寫
你所求的:
并不是數量的多少
而是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去理解,去深挖,直至徹底掌握一種!
能快速、熟練的運用到考試中去
三、強化練習,給文章增色!
積累也好,專項訓練也罷,都是階段性路程
要避免生搬硬套、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就需要在積累和訓練的基礎上學會思考,做個性化升華
在理解了申論模擬行政的屬性、掌握了申論寫作的結構(比如“花木體”)之后,可以在以下方面強化訓練:
1. 注意語言、長短句的變化
通過前期的學習,我們有了一定量的積累和一定的仿寫經驗
最后的沖刺階段可有意識的突破仿寫的結構、句式
注意長句(較長的句子)、短句(較短的句子)的交替使用
長句一般較為舒緩
短句表達更加簡潔、感情豐富
長短句結合有助于文章的節奏變化,彰顯我們的特色
如對于文字駕馭不夠自信的話,建議多使用短句
避免長句帶來的邏輯、語病等問題
2. 注重修辭手法、邏輯銜接詞和論證方法的運用
申論不等于要摒棄一切“個性”和“感情”
無論是比喻、擬人還是其他修辭手法
只要運用得當就一定能給文章增色
比如“以法律、培訓制度等為基,構筑新時代工人權益保障的銅墻鐵壁,讓新時代工人共享發展的陽光和雨露”。
思維大于技巧,邏輯重于一切方法
邏輯銜接詞是申論提分的神器
只要認真閱讀了范文,你會發現:
好的段落、文章,都是由一個個邏輯銜接詞串聯起來的:
“然而”“因此”“為此”“只有...才能...”
所以,這幾天要回歸課程,重視邏輯銜接詞,學會運用邏輯銜接詞
申論寫作,說到底就是觀點的論證
可以熟悉、掌握幾種自己喜歡并能運用好的論證方法
比如引用名言(引證法)能增強說理性
引用案例(事實論證)能體現理論結合實際、有理有據,正反對比能很好的凸顯結論。
技巧不在多,而在真的理解,能運用好
哪怕你只有一種技巧,但能運用好,一樣會贏得不錯的分數
《讓考試更有信心的技巧》系列課程不要放過(立即查看)